[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标签:
转载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上海博物馆钱币收藏的数量和质量在中国钱币界享有声誉。中国历代钱币馆以此为基础,在730平方米展馆中,通过近7000件文物,集中展现了中国货币发生、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概貌。在浅灰色的基本色调的衬托下,这些古代钱币更凸显它的悠远古朴、千姿百态。
历代钱币馆展厅面积730平方米,通过近7000件文物,集中展现了中国货币发生、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概貌。
原始货币
天然贝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作为实物货币使用,商和西周时期继续行用。同时,以青铜为主的金属称量货币开始出现。
周王室铸币
中国在春秋时代就出现了渊源于青铜生产工具的铸币,其形式为空首布。流通于王畿之地的平肩和斜肩的弧足空首布一直沿用至战国。战国中期以后,周王室曾铸行方足布。
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铸币有晋国的耸肩尖足空首布;韩国的空首布、异形布、方足布和圜錢;魏国的方足布、圜钱和直刀币;赵国的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直刀和圜钱,及仿铸燕国刀币;燕国的刀币,如针首刀、尖首刀、燕刀,以及方足布和方孔圆钱;齐国的大型厚重的刀币;楚国则黄金货币和铜铸币兼用。黄金货币称"金钣"或"金版",是一种称量货币。铜铸币有蚁鼻钱和新布两种。秦国主要行用半两钱。
平肩弧足空首布。春秋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布币。战国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耸肩尖足空首布。春秋
耸肩尖足空首布的两肩向上耸起,并与币身中线成一定的斜角,下端尖锐,头部有空腔,长銎,銎有穿孔,背部有三条竖纹,体形薄而博大。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齐刀比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称,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圆环,面背有文字或纹饰。齐刀背面文字纪数字的不多,绝大部分纪一个文字或纪两个文字,且都有三条横纹装饰。
大化刀,亦被称为“三字刀”,是田齐建国以后通用的法币,有纪地的,如丘、安、方、易、白、公、平等,也有类似吉语的,如吉、行、大等。三字刀流通的时间很久,区域也极广,为齐刀中最多的一种,且无减重现象,是最稳定的货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行郡国五铢,五铢钱制逐步建立。但东汉后,各种劣钱出现,五铢钱制遂遭严重破坏。西汉末年,王莽托古改制,自居摄二年至天凤元年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因等级庞杂,行用不便而告失败。但王莽货币以文字隽秀、铸造精良而著称于世。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马蹄金。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钱币
曹魏立国,一度使用布帛,后又恢复铸行五铢钱。蜀、吴二国实行大钱政策,使货币进一步贬值。两晋时期基本上使用旧钱,五铢钱依然是这一时期流通货币的主流,但被严重异化,各种劣质钱繁多。南北朝则出现了与铢两钱币不同的钱币名称。
唐初一度沿用五铢钱。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始铸开元通宝钱,标志着铢两货币体系的终结。
开元通宝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光背;第二类是背面铸有月纹,形似指甲痕;第三类是会昌开元,背面都有文字,铸于武宗会昌五年(845年)。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代十国时期货币铸造和流通混乱,铅、锡等劣钱充斥市场。南唐创造的"对钱"之制,为宋所仿效。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两宋基本上每一个年号都铸有钱币,分小平、折二及当十几等钱制,并大量铸造对钱。铁钱在宋代与铜钱并用,南宋嘉定年间达到高峰。南宋纸币曾因大量发行而贬值,后浙江临安等地官府发行铜或铅铸钱牌,作为权钞钱。同时代的辽、金、西夏钱币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并铸行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方孔圆钱。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元代铜钱分汉文钱和蒙文钱两种,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和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曾两次大规模铸钱。明初铜钱铸造实行五等钱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并在各地设铸钱局,为后朝所循。纸币是明前期的主要货币。白银在明中叶以后上升为主要通货,并被铸成银锭。白银也是清代的重要通货,被称"银两"。光绪十年(公元1844年),吉林首先机铸银元。以后各省竞相仿铸,与银两并行。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明清钱币。鸦片战争以后,外国金融势力开始进入中国。1845年起,外国在华设立的丽如银行、有利银行、麦加利银行等相继发行纸币。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明中叶起,外国银元不断流入中国,并在市场上流通。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设立宝钞提举司,第二年三月,立钞法,发行“大明通行宝钞”。大明通行宝钞大体沿袭元钞的形制,分为六等,即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与铜钱混合流通。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又造十文至五十文小钞。严格禁止使用金银和实物作货币,商税按比例兼用钱钞。每钞一贯,折钱一千文、银一两。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有人曾建议在宝钞上改用成祖年号“永乐”,成祖命仍遵太祖朱元璋制定的法式,此后明朝历代皇帝发行的宝钞都沿用洪武年号,并且最大面额始终为一贯。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903年4月 (光绪二十九年三月),清政府于下旨“于京师设立铸造银钱总厂”,随即以机器运转需考虑取水运煤之便改设天津。1905年8月,财政处奏报天津厂于6月开机先行试造铜币。次年(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试铸“大清金币” ,币面加注帝号及岁次“光绪丙午年造”,隔年再铸岁次丁未(1907年)的金币。
该金币为光绪丙午年金币,正背两面分别铸铭文及图案。正面铸有双线外郭,内圈有联珠纹。顶边铸右读楷体“光绪丙午年造”六字,底边右读为“库平一两”。珠圈内部直读楷体“大清金币”字样。币背铸有正面五爪金蟠龙一条,祥瑞云朵围绕周围。大清金币的造型已接近新式钱币,但是币面上的铭铸仍说明没有完全脱离“秤量货币”体系。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而雕母的制作非常精良,质地选用上等铜料。雕母的钱文非常精美,用手雕刻而成,文字细瘦高挺;字口深峻;笔画刚劲、有力;地章光洁,全身无铸造痕迹。穿孔大都是雕凿之后再锉光而成。雕母在铸钱过程中起规定钱式的作用,并在翻铸母钱时用于印模。雕母钱比同版流通的钱更大、更重,存世量非常稀少。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清宝钞百千文。清咸丰7年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徐世昌像仁寿同登一元 |
http://www.shanghaimuseum.net/resource/picture/xx/201204/20120420020603759.jpg
|
徐世昌像仁寿同登一元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袁世凯像洪宪飞龙十元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 [转载]上海博物馆之历代钱币](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丝绸之路上的古国货币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自公元前二世纪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贸易活动的开展,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的古国货币大量流入,并在部分地区使用。钱币馆内还辟有杜维善、谭端言伉俪捐赠的丝绸之路中亚古币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