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50137335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帽筒的由来 张学泽 韩素梅
(2015-09-22 05:03: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收藏园地
帽筒,俗称“官帽筒”。顾名思义,就是清代中期官员放置官帽(顶戴花翎)的器物。后来它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多成了搁置小画轴等的器物,更成了妇女陪嫁的必备之物和众多家庭的陈设品。
它创造
于清代嘉庆年间,鼎盛于晚清乃至民国时期。但以嘉庆、道光时期的粉彩黄地云龙纹帽筒、青花釉里红牡丹花鸟纹帽筒、黄釉仿竹帽筒为最佳。
帽筒的形制是多样的,最常见的为四方形、六方形和八方形最常见的为圆筒形,有的加工工艺带有镂空开窗和雕塑、堆塑等。装饰工艺也较繁复,有青花、粉彩、矾红、金彩、色釉、浅绛等,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八宝博古图等。朋友们,您可千万不要这小小看帽筒,它同样也是有极品、精品、官窑器级品的。由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所出,帅茨平、周晓亚编著的《中国清代瓷器鉴赏图录》下卷316页就刊出一件清代嘉庆官款粉彩黄地云龙纹帽筒,器内施松石绿釉,器外黄釉地上饰6条粉彩穿云赶珠龙,器腹开有6个海棠式镂孔,其图案精美、制作精细,就是一件帽筒极品。“帽筒”兴起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已有150余年历史了。初始,“帽筒”被用于置放帽子;后来,发展才成为居家摆设、女儿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帽筒”以制作工艺、制式、绘画等,饱含了我国一个半世纪的民风民俗,成为雅俗共赏的古董瓷器之一。正如前面所讲述的,帽筒,以前是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用的。它创制于嘉庆年间,在同治、光绪年间流行并很快得到普及,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由于它同时具有实用和陈设性,后来逐渐被民间广泛接受,随着清朝的没落,光绪后期到民国初期,乃制到现在,帽筒正逐步演变为普通人家的陈设器物。老年朋友们大多都知道:清代帽筒的品种繁多,画面精美,色彩浓郁强烈,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有青花、五彩、粉彩、单色釉等。不仅造型种类多,纹饰题材也很丰富,常见纹饰主要有人物、山水、动物、水果、花鸟鱼虫等。同治时期画面浓艳而明快,口沿和底部有花草变形莲瓣等纹饰,光绪时期纹饰施彩较薄,含粉质较少。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御窑厂在战乱时被兵火烧毁后,御窑厂的画师们为了生存而研制的一个崭新的瓷艺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期大约50年间,这种瓷艺将中国书画艺术上的三绝:诗书画在瓷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瓷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 “浅绛彩”绘画方法,用浅淡的绿色、蓝色、赭色等,在瓷器上绘画,用来描绘山水、人物、花鸟,清新淡雅,与当时的国画绘画风格相同,且流行于同治时期的边饰也已消失。清末以降,至解放前这一时期,帽筒一般都有款识,仿清款和人名款等,还出现了大量贴花帽筒,有的全部贴花,有的则一部分贴花,一部分为绘画,这种纹饰比手工彩绘的细腻,用于抚摸釉面平滑,没有手绘凹凸不平的笔痕,图案很精美。帽筒的纹饰取材非常广泛,种类很多。其中人物纹饰有:三国故事、红楼人物、竹林七贤、麒麟送子、孟母择邻、东方朔偷桃、庭院树下、仕女婴戏图等。动物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如:鹿鹤同春、鹿上封侯、马上封侯,色彩也很丰富,有红狮子、蓝狮子、绿狮子、黑狮子等。山水纹饰以自然风光为题材,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垂柳树木、渡船垂钓、远山近水、溪流、土坡、小径。花鸟纹有喜上眉梢,一路莲生,竹报平安,富贵白头等。精美奇巧的设计极大地增强了瓷器的艺术品位和装饰效果。这在我国陶瓷历史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创举。在当时浅绛彩瓷器的创始人有程门、俞子明、王少维等人。由于时间比较久远,他们出品的瓷器存世数量也很有限,尤其是精品不多等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浅绛彩瓷器收藏市场有所升温。浅绛彩瓷器价值高低的关键在于其存世数量、艺术系高低、和制作者的名气。一般工匠和名家所做的瓷器,同样的东西其价格有时相差十倍甚至更多。仅从俞子明的这件作品来看,十几年就升值十倍之多。当然,人常说,收藏瓷器的水太深,一般缺少深厚的收藏知识和较强鉴赏能力的人还是要慎之又慎的。有朋友涚为什么帽筒器形是直上直下,口底相若的呢?其实这是有寓意的,这样制作其寓意就是“一统天下”。还有古时候帽筒放在什么地方也是有讲究的,那些帽筒通常被清代官宦人家摆放在客厅、堂屋的条案或八仙桌两边。清代的官帽一般是硬质斗笠形的,帽顶上有红缨、珠子和花翎之类的东西,易压损变形,故而为摆放官帽而设计了这么一种圆柱形帽筒,代替了帽架。当时出现的帽筒是单只的,清咸丰、同治之后,帽筒就成双成对的出现了,而且还进入百姓家中,既可放帽子用,也可做为一种饰品。到了民国后,帽筒除了放瓜皮帽外,还被后人用于放鸡毛掸子、戒尺、小型画卷等物。多数帽筒以山水、花鸟、人物为绘画题材,极富观赏性,因此,帽筒的功能随着中国历史的改变,由原来的实用性自然而然演变为装饰性、观赏性。。它一般有三种尺寸。一为普通常见型,尺寸高在28—30厘米之间,口径在12厘米左右。二为加大型,多数是放在香案上的陈设器。尺寸高在32—36厘米之间,口径15厘米左右。三为小型,其用途为文人雅士放在书桌上的陈设器。尺寸高在18—22厘米之间,口径在8厘米左右。而后两种式样为帽筒中较少的品种。它的色彩用料也特别多,有青花,青花釉里红、粉彩、五彩、墨彩、粉彩描金、红彩、浅绛彩、广彩、素三彩料彩及单色釉,以常见的粉彩较多。制作材料有金属、陶瓷、木器、毛竹、紫砂等。古人在过去很讲究礼节,素有“冠不落地,鞋不上桌”之说。即帽子是戴在头上的,有关人的尊严,所以不可能随便放置,尤其不能放在地上,其实更因为很多时候冠、帽象征一个
功名。因为朋友们都知道:
“冠”和“官”为谐音,冠
都
落地了,也就
说明他
没有了仕途。于是“冠落地”那是
以前和现在的
人们
最
忌讳的。
至于帽筒的价值也得和朋友们说上几句:民窑同治粉彩现在小几千元,但一定要完整。因官窑和民窑的价值相去甚远。九十年代初,一古玩商用板车拉了三十对帽筒,开价每对八十,还价至四十,终因嫌档次不够向放弃。时过境迁,到了两千年,市场与民国瓷器有关的书籍到处可见,其实这就是个信号,帽筒价格正在悄然在变化。2003年,一古董商弄来两队帽筒《晚清浅绛》每对要价六百,狠心买下。 2005年,好的浅绛帽筒,全品价格就很高了,有的突破三千。2006年,国内现代画市场一路飚扬,其他艺术品有点沉闷,唯独帽筒上升势头没减。 2008年,市场难见全品好帽筒,单只价格开始上扬,价格突破千元。一破一完整也当一对卖,市场出现了“不缺肉”的现象。现如今全品的名家帽筒已过万,单只的好的也过万。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摡括,那就是帽筒的价格完全取决于市场的力量!当下随着帽筒价格的不断攀升,伪品也就应运而生,所以朋友们当您在古玩市场进行”淘宝“时,千万要谨慎和小心!(且看以下网上下载帽筒不同时期图)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转载]三版10元大团结相当于错版钞价值 未来行情必好
后一篇:
[转载]陈逸飞古典仕女系列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