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背法实修慈悲
(2012-07-07 08:51: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基本文:大清净莲花法 |
背法等同于出家闭关修加行如持多少万遍咒磕多少大头,甚至远超此。所以要求弟子得常背法,最少是隔一段时间背
有怕背法的心就是有漏,就不能圆满无漏成就。背法是最能依止好上师,敬信上师,也能最好的持好心戒,即观止做的好
所有的业会汇聚到怕背法的心上,不去背法是修不下去的
任何怕心执念你越怕越执,它就会化为大山把你压倒,你若不怕,它什嬷都不是
慈悲不是同情心嘴上讲讲,而是体现在看自己能否渡自己,自己能否担业,自己能否修出分化身有更大的能力救渡另外空间的生命
没有一定的苦行即考验看不出真放下否,同时也在消业,小考验小放下,大考验大放下,无考验无有修
修的层次是由实证获得的智慧决定的,非看外在名气外在的形式传承修的时间决定的,有人修一世是声闻乘,有的是罗汗,有的是不同次地的菩萨
看的再多,不去实证专一,业还是没消,还是智慧不够,疑业不自信的业等还是没消,自信专一建立在实证的基础上
业化为不自信的心好奇心疑心等等,就是破坏你的修行,否定自己修行走过的路,离师离法,不专一也是如此,修者能修到那一步就看自己的了
人为了自己总是找各种理由,修者执我不放时也是如此,打着所谓的善慈悲平等空等,静心观己层层细查就能知。名利情等业执是长期修才能去,没有遇事考验觉得自己已放下的放下非已全放下,是修的阶段性的放下,不同修的阶段还会有这方面的业执冒,而且是常期反复的冒,是越来越放松的冒
弟子看上师有过患是因弟子有定观执念,反照自己就明,上师显相是破弟子的执,担弟子及众生的业
雨如水柱。甘露
上师的弟子是另外高层空间的佛菩萨罗汉无量大众和世间极少的弟子
过去的佛经看的再多也无人渡你,过去的经咒念的再多,也远不如念根本上师的心咒超渡亡灵
一个修者若沉迷于俗事心外物,已入魔
无论身心舒与不舒都得观己,观无常无我,要行无我,依止上师
佛法需要的是实践,而不仅仅是闻知,否则陷入空谈,还易我慢狂妄自大,自我感觉良好。喜欢与何人来往或看其文就会沾然何人的习气即业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