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执的弃与精进
(2010-09-01 08:19:12)
标签:
宗教心戒无明妄念自性 |
分类: 佛法 |
有学者不断问我一些生活中或修中的问题,问如何对待,其实在法中已多次讲到,在再论修心,修行的形式,在生活中修心,妄想与实修,修行的基础和种种现相的点化中都已讲到了,学者遇事要多问看自己为何这麽做的动机,其实都是情执有我,我的目地希望我害怕什麽什麽等,对名利的情执,对爱人父母孩子的情执等,还有就是因为修而提高了越修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正因为修,自性已觉醒才看到无量劫累积的业即凡人贪执的习气,那不修的常人在无明妄念的带动控制下总是觉得自己好,实是无明愚痴,所以要理智看待,自己的确是提高了,但还要精进,有的人会梦多,很多是考验点化,还有别的,随着提高会过去的,但还有反复,可能梦会少一点。有人讲至人无梦,一念不生,你只有修到明心见性后才可能明白,那是指无妄念,梦想颠倒,已心空。凡圣都有心念,无心念是死物,圣者的念是无执的,心空在自性中,凡夫的念是有执的执念妄念,在无明的贪痴嗔中。无有观止即持心戒消业,何有定慧,其实戒含定慧,你能持心戒不随妄念贪执的凡人习气走就是在本性中,就是在定慧中了,一切修都是上师佛力和自力的结合消业,如此你才能修成,你要想明白上师讲的法和过去的佛经,你就好好持心戒,按上师讲的要求去学法修心,随着不断地持心戒照心,业念灭而消本性渐显智慧也显,先天的本性佛性本就是大智慧的。有人说我看你讲的记不住,但多看了就能明白一些理,我说你要能记忆背诵更好,在背的过程中就能明白很多理,因在背的过程中就在加持净化你的身心,道理在如何得到上师的加持和更精进中讲的很清楚。还有人讲佛家不讲阴神阳神元婴而为何道家讲,其实这都是修心过程中出现的功景功态,和心的解脱毫无关系,道家上乘修法指导修的经如《道德经》《清静经》《定观经》等都不讲,这些修中出现的功态是修行人的修行过程中的一个片断记录,不是修行的指导和修的最终目标,有的人有这些功态,让你看到了是教你更好地修心归真,或是考验你,不管有没有功能功态,看到这些和心的解脱归于真一,佛性如来藏或称上帝豪无关系,而常人就是好迷于此,在好奇心追求心的驱使下迷于此已破心戒,已违自性本性,真见道及得道的人不会讲这些或很少讲,免得误人。有的人好讲法出书,或去解经,其实自己还没见道,还没证悟,没有大智慧,还在无明中,如何去指导别人,以无明的心所讲所解都是无明的见地,实是魔讲(楞严经血脉论中讲到),看着是好事,其实误人,只能造业,这就是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