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港札记(图)

(2010-09-28 21:46:26)
标签:

香港

离岛

普通话

香港报业评议会

旅游

    上周应邀参加“香港报业评议会十周年研讨会”,也是年内第二次访港。除了得与本土香港、台湾报评会以及海外的英国PCC、澳大利亚报评会负责人交流,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加深了对于港岛和港人的感受。

 

                             离 

    从飞机的舷窗望下去,香港的离岛尽收眼底。有的像水牛,有的像野鸭,有的像巨蟒,令人觉得“小小港岛”实在不小。如果走进离岛,你会发现这些岛有的游人如织,有的却人迹罕至。对我来说,香港的魅力不在于中环、旺角、铜锣湾和九龙塘,而在于这一大片若隐若现的“海上仙山”。据说,香港的离岛有260个之多,如果开发出来,也许可以再造十个香港。但是,港人却宁肯让大量的离岛荒着,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可以开拓的空间。

                                      市 

    如果一定要用两个字来概括香港的精髓,那么最准确的无过“市场”二字。有形的市场在旺角一带最为典型,比如女人街。这里的店铺不是在街的两边,而是在街的中间;这里的市场不论贵贱,都有良好的秩序,没有强买强卖,没有欺行霸市,更少见香港电影中的打斗镜头。

     无形的市场是融入港人灵魂中的市场精神。这次会前得知,研讨会上有“SI”(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的缩写,即“同声传译”),但在会场却没有见到同声传译设备。正疑惑间,忽然看到两位女士分别坐到了两位外宾旁边,冲着他们一阵耳语。原来她们就是同声传译——不过不是设备,而是耳语。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经费,业界叫“Whisper”(耳语)。

     会议期间,得到香港报业评议会副主席张圭阳博士所赠大作《金庸与明报传奇》。看名字以为是传记类的文学作品,但看了序言,才知是圭阳先生的博士论文。博士论文为什么要用这一名字出版?原来是出版社的主意。因为他们出书要看要销路、看市场。张博士学养深厚,文笔雅训,加上出版社的一番市场化包装和“发烧推荐”,一部学术论文的“通俗版”就兼顾了学术与市场,无疑扩大了读者群,普及了传媒教育,倒也不失为一种策略的考虑。

                                      港 

     过去对港人的印象是“脸谱化”的。除了聪明、勤奋,就是冷漠。记得过去到访,在公车上说普通话没有几个人爱搭理,就像说英语偏遇到法国人;拦住个人问路,大多也懒得抬头,好像你是卖保险的。最近几年,忽然发觉港人变了,变得热情、谦虚、勤奋、有礼。

    港人的勤奋过去就是出了名的,但是这次感受尤深。在遍布大街小巷的各色饭馆,不管老板还是老板娘,都同时身兼收款、跑堂好几个角色。尽管累得要命,也不肯多聘几个伙计。看着他们鬓角的白发、矫捷的身影、殷勤的态度,你不由得心生敬意而心甘情愿地留下小费。    

    过去常有人讥讽港人说普通话是“鸟语”,但是最近几年,港人的语言能力之进步,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了。中文大学的应谦副教授,两年前来内地参加研讨会,说的普通话还无人能懂。近几年频频赴京招生,现在的普通话已说得呱呱叫了;圭阳博士也是如此,不仅能说港人都能说的粤语、英语,而且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告诉我,普通话的进步也是最近不久的事。几年前在内地开会,还有人质问他:“你的普通话这么糟糕,怎么在电台工作”?显然这是内地的同行在发问,他们不知道香港电台是不用说普通话的。不过,张博士竟将这句质问作为学普通话的鞭策。可想而知,在港人说普通话的背后,蕴含着几多勤奋和艰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