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iddle/597b397ft8729b4daedbe&690
“可以清心也,也可以清心,心也可以清,清心也可以,以清心也可。”*
一首旧时的回文诗,道尽了茶叶沁人心脾的特性,也道尽了中国“茶文化”的妙处。但是,没有生产日期、不明保质期的茶,岂可“清心”乎?
素来的做法,就是对那些没有标注生产日期的茶叶,即便冠以“极品”、“名茶”,也要束之高阁。
但是,无论在商场、茶店,抑或是亲朋好友的礼品往来中,茶叶不标注生产日期俨然成为一种“时尚”。
众所周知,茶叶被国家列入食品种类,要求必须具有保质期。“越陈越香”的全发酵普洱茶和砖茶虽没有国家标准,但普洱生茶的保质期一般在5年左右;熟茶因经过特殊发酵,保质期在15年以上,但也并非坊间所传那样——可像钻石“一颗永流传”。
一般茶叶的保质期不超过2年。根据茶叶专家的说法,即便原料和生产程序都严格控制水分含量,并采用先进的保鲜技术,茶叶水分保持在7%以下的,也只有一年的保质期﹔水分在6%以下,用铁罐全密封的,常温下也只能保存2~3年;而水分含量大于9%的,难保在3个月内不变质。过了保质期的茶,不仅会“茶味尽失”,而且还会因为霉变而对人体有害。
《光明日报》曾动议将茶列为“国饮”,代替酒成为全国的公务招待用饮品。如果不标生产日期,试问又有多少人会喝呢?
“且将新火试新茶”,“一啜尤须三日夸”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茶文化”为华夏青史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乐章?为使这一璀璨的古老文化历久弥新,首先就要拒绝这种不标生产日期的坏“时尚”!
--------
注:* 旧时有茶壶镌刻“可以清心也”5字,
旋转而读,有回文之妙,但并非严格的“回文”。
此处对世传的“回文诗”顺序加以调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