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回小孩如何?(图)

(2010-05-10 11:43:14)
标签:

尼采

人生哲理

人生境界

骆驼

狮子

小孩

文化

http://s9/middle/597b397fg8635761d94e8&690  (法国画家Donald Zolan笔下的孩童)

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第一卷中,提出人的一生有“三种变形”:“我告诉你们精神的三种变形: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最后狮子如何变成小孩。”

 

第一阶段的“骆驼”,是大多数人都必须经历的。因为人之为人,毕竟要承担一切精神的、生活的重负,“这一切重负,勇敢的精神都担载在身上,忙着向它的沙漠去,象负重的骆驼忙着向沙漠去一样。”除了那些生而为王子、公主的幸运儿,恐怕就连锦衣玉食的贾宝玉,也无法逃脱这一阶段的“魔咒”——虽然没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但他毕竟要将沉重的情债背到身上。

 

第二阶段是“精神变成狮子”。用尼采的话说,就是“他想征服自由而主宰他自己的沙漠。”与“谦让崇敬而能担载”的骆驼不同,狮子凶猛率性,经常向苍天发出质问的长啸。这一阶段显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也是尼采哲学的精髓体现。“我要”、“你应”等关键词,是这一阶段自由、反抗、质疑精神的标志。”狮子”的价值在于“创造自由和一个神圣的否定以对抗义务”、“取得创造新价值的权利。”

http://s16/middle/597b397fg86357b66e5ef&690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

 

第三阶段是“小孩阶段”。相比于矢志不移的骆驼、无所畏惧的狮子,“小孩”算得了什么呢?在一般人的眼里,ta只是一个天真的尤物,一个生存的弱者。但这只是一种表象。小孩对世界有着敏锐的的感知,对世间万物有着无尽的好奇,对事物的看法有着直言不讳的表达。小孩不会掩饰或很少掩饰,他们想哭就哭,想闹就闹,想扮鬼脸就扮鬼脸;小孩善于将无意义的事情遗忘;小孩善于不带任何偏见地进行全新的创造。小孩是与孔夫子“辨日”的那个人,也是说出“皇帝什么也没有穿”的那个人。

 

对于很多人来说,从勇于担当的“骆驼”,到大胆质疑、勇于反抗的“狮子”,再到天真无邪的小孩,这一阶段好像是没有意义的“回归原点”。但这一阶段,正体现了辩证法“扬弃”的实质。尼采认为,“小孩是天真与遗忘,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轮,一个原始的动作,一个神圣的肯定。”这“神圣的肯定”,实乃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而一旦回到小孩阶段,精神才能达到自由的境界:“精神现在有了他自己的意志;世界之逐客又取得他自己的世界。”

 

对于很多人来说,以上“三种变形”既非循着一定的顺序,也并非每一阶段都是必然的经历。有人一辈子背着沉重的十字架,何曾做过一回“狮子”?有人终生生活在一个怀疑的世界,哪肯承担丁点儿的社会责任?有人为理想付出过可贵的努力,也曾大胆地质疑过现存的秩序,但何曾揭下面具,像孩童那般地真实地生活过一天?

 http://s1/middle/597b397fh73d270286bd0&690(法国画家Donald Zolan笔下的孩童)

在一个物欲支配道德的时代,让我们都去做一回小孩:用明澈的双眼去观察,用纯净的心灵去感知,用发为心声的话语去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