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牵羊悔亡”与“缴枪不杀”

(2015-12-18 22:12:52)
标签:

文化

分类: 雅正修订(2014)

 

今晚从文字和背景两个方面讲解下《周易》中“牵羊悔亡”的含义。

 

“牵羊悔亡”出自第四十三卦 夬的九四爻

爻辞是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夬的卦象是

 

正文之前,先简单罗列几种流行的解释:

 

周易正义:王弼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王弼:不刚而进,非已所据,必见侵伤,失其所安,故“臀无肤,其行次且”也。羊者,抵狠难移之物,谓五也。五为夬主,非下所侵。若牵於五,则可得“悔亡”而已。刚亢不能纳言,自任所处,闻言不信以斯而行,凶可知矣。

 

王弼是从卦象角度解释的,意思是四爻处于偶数的柔爻位置,本身柔弱却前进,所以必然要受到伤害。

而由于五爻的羊是抵狠难移之物,又是居尊当位,为夬之主,所以四爻去攀附它,就可以获得“悔亡”的结果。

 

我的看法:王弼的这个解释基本无益于我们对爻辞的理解

 

周易集解中只录了虞翻的解释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

  虞翻曰:二四已变,坎为臀。剥艮为肤,毁灭不见。故“臀无肤”。大壮震为行。坎为破,为曳。故“其行趑趄”也。

   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虞翻曰:兑为羊,二变巽为绳,剥艮手持绳,故“牵羊”。谓四之正,得位承五,故“悔亡”。震为言,坎为耳,震坎象不正,故“闻言不信”也。

 

这个解释更牵强了,再往下看

 

周易本义:朱熹

 

以陽居陰,不中不正,居則不安,行則不進。若不與眾陽競進,而安出其後,則可以亡其悔。然當決之時,志 在上進,必不能也。占者聞言而信,則轉凶而吉矣。牽羊者,當其前則不進,縱之使前而隨其後,則可以行矣。

 

朱熹的解释基本源于王弼

古代的注解,很少有去解释整句话的

咱们看刘大钧的白话解释

 

刘大钧周易古经白话解九四:臀部无皮,行动趑趄困难,牵羊而行则悔事消亡,听者不信。

 

刘大钧先生的注解尊重了文字,没有像古人那样从像的角度附会,是其进步

他这里把“次且”解释为“趑趄”,也是传统的解释

古代的时候文字很少,后来细化,才加了偏旁分化

次且即趑zī趄jū,行走困难的意思

同样,本卦的夬,实际上就是后来的“决”

但我查了字典,没有这样通假的

但字典里对含义的解释是对的,

夬:分决

分裂决斗

我的理解,各种字典之所以没有把“夬”认为是“决”的古字,是因为后代没有这个用例

这是题外话了

 

前面的部分可以忽略不看,太罗嗦了,下面进入正题

 

其实“牵羊悔亡”很简单,

“牵羊悔亡”,应该分开读,牵羊,悔亡。

若牵羊,则悔亡。的意思

这样一分后,大家都可以去百度,意思一目了然

百度“牵羊”的资料如下:

《史记·宋微子世家》:“ 周武王 微子 乃持其祭器造於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 武王 及释 微子 ,复其位如故。”

 

关键在这里:后人以“牵羊”、“牵羊肉袒”、“牵羊把茅”表示降服或用为降服的典故。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 蜀主 白衣、衔璧、牵羊,草绳萦首,百官衰絰、徒跣、舆榇,号哭俟命。”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之八:“已设牵羊礼,难为刑马心。”

李一 《荆宜施鹤光复记》:“与其作牵羊肉袒之断头将军,何如以败卒残兵而背城一战。”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尽 顺天城 之中,无不牵羊把茅,甘为贰臣者。

《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占领郑国的首都,郑襄公光着膀子牵着羊向楚庄王跪地求和,答应郑国土地可以划给楚国,郑人做楚人的奴隶,只恳求给一块不毛之地度过余生。楚庄王见郑襄公真诚悔过,就答应了他的求和要求。

历代还有很多这种举例

牵羊后来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牵羊礼

牵羊礼要求俘虏赤裸着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也表示像羊一样任人宰割

现代战争中简单啦,只是打个白旗就表示要投降了

有个资料

宋徽宗等人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宋徽宗被掳人员到达金朝京师会宁府时,金人举行了献俘仪式。命令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身,到金朝的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

 

入山出塞:

你是考究文献了

 

丰铭:

先说依据嘛

 

入山出塞:

卦辞 只是历史事件的记录了

 

丰铭:

好了,下面具体解释

 

这个夬卦,是讲双方分裂后决战的事情

具体背景各位没接触过我的《周易雅正》一下还不知道,

我先只阐述含义,

我们暂且可以把夬卦的六爻看成是描写两军作战的六个阶段

实际上,这是讲于文丁十一年将季历害死画皮,殷商趁机派兵入侵,欲图一举消灭岐周的事情。

当时两军实力悬殊

我尽量用简略的文字先叙述下前三爻的大意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这是对姬昌这边说的,要冷静分析力量对比呀。冲动冒进,前往将不能取胜,这种做法是错的

这是说的开战之前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二爻是两军扎下营盘,对垒

要严密防守小心偷袭的意思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三爻是说由于实力悬殊,应该坚守待机

壮于頄,有凶的意思是:求战心切,这样会出事

 

到四爻了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两军对垒,即使你再谨慎防守,但面对强大的敌人进攻,还是很困难的

四爻就描写了战争的艰难,和周人顽强抗敌的决心

 

臀无肤

在此形容人们瘦弱之极。瘦得连屁股上都一点肉也没有了

说明被包围好久了

没有吃的

 

其行次且

连走路的力气都没了

又累又饿

 

牵羊悔亡

情况恶化到这个地步,开始有人动摇,对方也发动宣传攻势威逼劝降。投降则悔亡,劝降之词也。

可见“牵羊悔亡”这4个字,就是后面的“所闻之言”

 

姬昌是位意志坚定的君子,他的判断力告诉他不能这样做。

所以才有“闻言不信”

不接受,接受就闻言而信了。投降真的就能苟安了么?看看历代的这类故事就知道了。

 

完整的看就是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顽强抗敌。将士们饿得皮包骨头,行动艰难。敌军宣传说投降可既往不咎,这种鬼话不可信。

 

总之,理解这句爻辞的关键就在于对”牵羊“的理解

理解了就一通百通了

 

我的理解, 牵羊,是指用活羊代替自己为牺牲以祭祀也,代指投降,类似于今天的打白旗。

 

入山出塞:

但是 失去了儒家文化的意义

 

丰铭:

咱们读书,应该求其本意,管它什么文化含义呢

那些都是后人附加的

像你说的,借着说自己的话,也能起到鸡汤的作用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

看我举的那些例子,“牵羊”很明显已经成了投降的代名词

这个传统自然是有其渊源的

 

好了,关于”牵羊悔亡“先就说这些

我今天只是告诉大家,周易里的那个“羊”,不仅仅是只“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