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是易学史上空前绝后的高峰

(2010-10-28 10:23:10)
标签:

孔子

周易

文化

分类: 易学评论

孔子是易学史上空前绝后的高峰。

空前,是说他的易学认识超过之前的文王周公,至于远古传说的伏羲等,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绝后,是说孔子之后至少到就今天为止,还没有看见易学认识超过孔子的。

后人对孔子多有误解,认为《易传》就是孔子的精神,这是导致后来扭曲易学的起因。

 

 

读易小童 :
至少系辞传中有原象,孔子并没有超过文王、周公,文王周公于易有所创造,而孔子只是解释,也没有绝后,孟京焦,各有与文王不同的理解。但是孟京都借助了五行干支。邵雍虽有创造,但多为附会。

邵氏之错,首在乾南坤北之无据!!次在乾坤六子序逆!!

踏雪尋梅 :
邵雍是真正能繼承先秦(律數之學)與兩漢(卦變之學)以來易學象數派之理論精粹並能融合儒家經學之道德價值觀(即內聖外王之道)。他能以《先天圖》(八卦全體大用)來清楚表明其學說系統是真正有其獨特思想之思想家殊非庸碌附會之輩。

雨中涟漪:
发明者 与 继承者 本不是一个层次
何况 是千年前的人?

高老夫子 :
《周礼•保氏》说:“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的数,就和易关系很紧密。
孔子作为通晓六艺并以教人的大学问家,对于中国三代古典文化典籍的掌握和理解,不用怀疑。
至于和周公和邵尧夫的比较我认为没有意义,他们毕竟不是同时代的人,就像如果让现在的中学生回到古代,恐怕都是数学家一样。

郭志成 :
11# 高老夫子
就易学史而言,
第一个高峰应是周易成书期,其标志应是周易卦序排成、系辞完成。
第二个高峰应是易传完成时,以说卦、系辞传为代表。
第三个高峰是汉易时代(含魏晋)以孟、京易学为代表;
第四个高峰是北宋,以陈抟邵雍等为代表。
现在是不是第五个高峰期?以什么为代表?我没考虑成熟。

丰铭先生说孔子易空前绝后,是认为通行本卦序为孔子所定。这可能是个有争论的问题。我以为,周易的标志,应该首先是通行本卦序。其次是卦爻辞。丰铭先生可能认为帛书卦序就是周初时的卦序,而通行本卦序是孔子所定。这个分歧点,应该好好讨论。

司马迁作史记,说周文王演周易,说孔子是学易。而没有用演。可见孔子对周易是没有创造作用的。

从历史上所记载的孔子的言行,得不出孔子定通行本卦序的结论。因此,孔子空前说,还需丰铭先生做进一步论证。

如以说卦传、系辞传为孔子易学的代表作,就周易义理的解说,我赞成孔子之绝后说。至今仍未见在哲学、道德、伦理、社会学方面超过系辞水平的说易之作。说到目前为止,孔子是绝后的,此论不虚。

从易卦的象数研究上论,京房的纯世魂卦,帛书的两个卦序,北周时代的集安高句丽墓中的集安八卦图,北宋邵雍给出的先天八卦图,先天六十四卦图等都是孔子以后超越易传的作品。不能说绝后。

但我不赞成孔子有过说。孔子的许多理论论述,我不赞成,但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对易学的贡献是很大的。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如此伟大的思想家,学问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认为历史无过。而是迷信孔子者有过。

丰 铭 :
认为孔子不如先贤的理由主要是只把十翼作为孔子的易学贡献,并且十翼与孔子的关系也还有争议。其实,十翼中除了《系辞传》外,基本体现不出孔子的易学认识水平。孔子对易学的贡献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即通行本的定稿,孔子的易学境界就体现在这个版本中,试问:乾坤屯蒙的卦序是孔子之前就有的么?

很多时候我们说某个后人的认识深度超过了前人,并不是要说这个人的智慧就一定超过前面某个人,后人的成就往往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取得的,有其时代背景。我们只是表达后人在某个问题的认识深度上超过了前人。

通行本卦序为孔子所定,是我对周易的一个基本认识,帛易在先还是在后,通行本是不是最初的周易版本,如果不是,古易是什么样子,易学界应该有个定论的。不然其它研究都无从说起~~~~~~~~~·

如果我对通行本的猜想是对,那么从易传及后来的周易纷纭注解看,孔子去世后,就没有人传承下孔子的思想,相关评论的价值也就打折扣了。

从历史上所记载的孔子的言行,得不出孔子定通行本卦序的结论。——是这样啊。此中原委我倒是不奇怪,只是无法用历史资料论证,易传形成的那一段时间,留下的文字资料实在太少了

十翼之中,我认为只有象传和大部分系辞是孔子的定稿性著作,其它来历复杂,也许有孔子早期的研究心得,也许有弟子的发挥,但都不能体现孔子后来达到的认识水平。
我所说的孔子对易的贡献,不在注解,而是他把自己的认识融汇于对古易的编订之中,体现于通行本周易的定稿。

关于易卦的象数研究,我认为孔子是超越了的,后世诸家还围绕着象数转,说明没有把握到易的本质。
至于邵雍的六十四卦,价值意义被夸大之甚,其实仅仅是个演卦之用的图。

郭志成 :
从史书记载上看,我没有找到孔子定周易通行本卦序的资料。系辞传中有多处“易之为书”,称易书之书可能成于殷周之交,既然说殷周之交,当在此时已经完成了周易这本书的卦序。因为无序不能成书。成书之言必然有序。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帛书易与通行本周易两个版本,且辞大体相同,而序截然不同。其他出土之竹简易书,辞不同者不能视为同一本书,辞同者又不能确定其序。我们只能在帛书易与通行本两者之间研究谁先谁后。

丰铭:
孔子定周易通行本卦序的资料,目前还是空白。
同样,通行本卦序来历的资料,目前也是空白。

我们只知道早期至少有2种卦序,通行本和帛易,但不知道先后。
其实从卦序的精细程度看,第一直觉也会是通行本在后。

通行本如果真是为孔子所编定,那么汉代至今咱们研究的周易,实际就是孔子易,而不是周公初创的原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