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无为而治的理解 2007-12-27 上

标签:
易理文化 |
分类: 易学评论 |
中国人骨子里是道家的,古圣无为而治,也是今人对治世模式的理想。
我在一个易学类论坛中玩过很久,那里堪为实行无为管理的典范,但实际运作中易友们发现,这种无为里缺少了点什么。
我说说个人对无为而治的理解:
对于管理中的无为,要明确的是这个“为”是什么?
是所有的行为么?自然有进化的特征,人的行为也是有方向的,所以当然不是什么也不做。
我们依循的无为理念是不做过多的限制,“为”是指限制。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于论坛,正常的人才交流是必须的,这里体现着一个论坛的进取方向。
谦虚
易理研讨难免有论辩,也许一开始有人有这样那样的虚荣,但我们都知道,任何讨论并不只是学术的交流,也是人格的交流,认知的深度和对讨论的态度都是随着进 程不断深化着的。也许有些讨论会朝向不好的方向,但我更多的参与者是在向着沟通、严谨努力,心态也在趋于祥和。我觉得这种熏陶对于参与着的影响甚至比结论 更重要。

仁慈
研讨当然不是仁慈,但我们能在顿悟时体会到大自然的仁慈。

吉祥
高山入云 清流见底

成长
朋友之间是这样,夫妻之间何尝不更是如此呢?

自在
松紧都不是绝对的~~~~~
梦与周公,醒来自在。

我在一个易学类论坛中玩过很久,那里堪为实行无为管理的典范,但实际运作中易友们发现,这种无为里缺少了点什么。
我说说个人对无为而治的理解:
对于管理中的无为,要明确的是这个“为”是什么?
是所有的行为么?自然有进化的特征,人的行为也是有方向的,所以当然不是什么也不做。
我们依循的无为理念是不做过多的限制,“为”是指限制。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于论坛,正常的人才交流是必须的,这里体现着一个论坛的进取方向。
谦虚
易理研讨难免有论辩,也许一开始有人有这样那样的虚荣,但我们都知道,任何讨论并不只是学术的交流,也是人格的交流,认知的深度和对讨论的态度都是随着进 程不断深化着的。也许有些讨论会朝向不好的方向,但我更多的参与者是在向着沟通、严谨努力,心态也在趋于祥和。我觉得这种熏陶对于参与着的影响甚至比结论 更重要。

仁慈
研讨当然不是仁慈,但我们能在顿悟时体会到大自然的仁慈。

吉祥
高山入云 清流见底

成长
朋友之间是这样,夫妻之间何尝不更是如此呢?

自在
松紧都不是绝对的~~~~~
梦与周公,醒来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