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易?   2007-12-6

(2008-07-10 09:46:02)
标签:

周易

文化

分类: 易理探微
易理,易的道理。研究易理,当然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易。
    流行的看法是易为“日月运行之易”,为“事物的变化”。还有从甲骨文的角度,甲骨文中“易”字写作$、$象双手捧壶向杯中倒酒或水之状, 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现在的“易“字依然有这个置换的含义,比如”交易“,指交换双方的物品等。《说文》为蜥易蝘蜓守宫,用蜥蜴的变色解释易的本意。
    以上对易的理解重点都是强调”变“,一种贯穿宇宙时空运动变化的本质,理解上微细的差异肯定是有的,有的宏观有的具体,但无关大局。个人理解,一个字从造字到定型流传,期间有时会有大的改变。比如这个“易”字,开始一个“手捧壶”的意思就够了,但后来需要表达更深广的含义,就演变成了“曰月易”。
    总是先有了认识,才有了文字的象形会意。考古训诂也许可以使我们了解历史的面貌,但一旦进入历史,我们会发现它是个漫长的演变史,哪一段历史对易的理解才是“易”的本意呢?

    再看易学史中对“易”字的应用。《三字经》中说:“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我对连山、归藏是否就是我们现在所说64卦形式的易学体系持有怀疑,即使假设连山、归藏可以和周易比较研究,从现在看到的资料,以艮为首古曰连山、以坤为首古曰归藏的说法也是周代以后研究者的总结和理解。因为几乎可以确定,连山、归藏的时代,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的名称还没有成型,相同的仅仅是这八卦的卦符。
    结合前面“易”的文字演变,我认为后代学者将以阴阳卦符体系为结构的认识体系 统称为易是取的“运动变化”的内涵。
    现在有个关键的认识论问题需要提出来:对于认识论体系,是以历史的事实为本质,还是以客观世界的真实背景为本质。我认可后一条,所以习惯用道的背景来和历史现象做参照。从这个角度,竟然发现,易的理解可以再进一步,并且《系辞》中已经朦胧有了这个启示。

    下面就是正题:什么是易?——关于易和太极微妙关系的叙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易在一的位置,一则是对象的本体。没有自我认识的建立,则“一”自然,有自身的轨迹。
  易又是变的开始。这个变不是研究对象的运动变化,而是人文主体的易入。物质变动不居的性质是它本身具有的,是它的自然。没有“我”,它也那样。
  人类认识实践的目的就是将物质世界逐步纳入我们的认识范畴,乃至成为类似机械那样的可控可利用对象。“易”的建立,是古人自觉意识的萌芽。
  物质世界本身没有两仪、四象、八卦等等的实在框架,但我们可以利用合理的框架将之对应纳入,然后在这个框架中组织成新的“有序”,使它们成为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息息相关的一员。
  易以象数理观物,天下万事万物无不可入,所以古人形容“易”的体系“弥纶天地之道”,将天地万物都纳入主动的关联,其气魄胸襟都令吾辈感怀,其间进取不息的问道精神是否来源于这种对易的觉悟?
    易分野了客观本体与意义世界,是这两个世界的桥梁,新的系统——“太极”由此脱离了自在,而诞生为意义的实在。
  这样我们能理解古人的太极图中心为什么有个主体的自我(有圆心的古太极图),那是太极意义世界的核心。这个核心后来被圆融于整个意义世界中了(近代太极图)。
  简言之,易是个微妙的转化点。从这里,外在的事物易入了我们的氛围。或者说,从这里,我们自主的契入了外在世界。世界成了我们的杯子、我们的茶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