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技术引领“绿色”落地

(2010-12-29 10:45:31)
标签:

科技

通道

绿色节能

虚拟化技术

笔记本电脑

ibm软件集团

it

分类: IBM互动

说易行难的“绿色”,在日新月异的技术的带领下,正在不断投入到实际的应用中

 

绿色节能,是个讨巧却又讨嫌的话题。讨巧的意思是,绿色是当前及未来全社会共同倡导的大趋势,不管哪个企业,只要竖起绿色的大旗,少有人会质疑;而讨嫌的意思则是,如何做到绿色节能却是很多企业无法面对的大问题——停留在口头很容易,实际落地却很难。

 

绿色节能同时也是一个大的话题,其中还包括有环保、节能、降耗、减少重金属的使用、提倡循环材料、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等等概念。

 

这几年,我国政府也一直在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绿色,是全人类一致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需要我们每个人树立和培养这方面的意识,从点滴做起。

 

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绿色不断创造出实现的手段,我们从而受益于此。绿色,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没有终极的一天。

 

有道是“年年花不同”,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年都会绽放出新的花蕾。在即将过去的2010年,我们身处的IT行业,又有哪些针对绿色的创新之举、又为绿色事业做出哪些贡献呢?

 

服务器:虚拟化造就的“革命”

 

对于服务器来说,其绿色节能的核心在于“心脏”——中央处理器。如今,供应商们在中央处理器上,开始利用越来越小的芯片制程、越来越多核的设计来降低其能耗;同时,还利用相关的智能控制技术,以保证其工作在一个功耗可限的范围之内。

 

今年初,英特尔推出至强5600处理器,并宣称其性能比上一代至强5500处理器高出了60%,因此OEM厂商陆续推出的服务器产品,在节能方面也将从采用这款处理器中受益。新的至强5600处理器在提供更好性能的同时消耗更低的能源,这将帮助用户大幅度节省电费和设施成本。

 

相对于芯片级绿色而言,机箱内部节能更能体现各个服务器厂商在绿色方面做出努力的不同。除电源设计外,机箱级的节能主要体现在智能风扇和散热通道的设计中。比如,为了保证风扇的转速“智能化”,IBM推出了“海拔高度计”和源于飞行器设计原理的“两组风扇对转”,惠普则拥有Active Cool(主动散热)风扇。

 

此外,类似于通过温度监控调整风扇转速的技术,以及在服务器内部设置智能传感器等方法,众多厂商也都已采用。

 

但是,此番种种更多地仍是关注服务器单机的绿色表现。2010年,虚拟化技术所带来的效果,称得上是服务器绿色节能的一次“革命”。让更多的服务器节能,不如少用几台服务器更为直接。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2010年的节能明星,它将多台物理服务器虚拟成“计算池”,以最大提升服务器的利用率,同时通过降低服务器物理数量的方式来降低总体能耗,实现绿色。

 

服务器属于耗电大户,因此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服务器的能耗得以不断降低,所产生的绿色效果也极为明显。

 

存储:技术遭疯抢

 

我们看到,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前以及未来IT领域中最热门、也是最有效的技术。虚拟化在服务器上体现出来的绿色节能效果,极其明显。同样,存储设备也是一脉相承——通过虚拟化技术,塑造出“存储池”,从而将存储设备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虚拟化技术已经改变了IT产业的既有格局和研发理念,大大推动了IT产品的发展,使其实现了一次飞跃,这同时对于绿色节能也是如此。

 

对于存储产品,还有一些促进绿色节能的技术手段。

 

今年9月,惠普在与戴尔的竞标中胜出,以23.5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一家存储企业,这就是3PAR。自动精简配置技术,是3PAR值如此高价的一个重要原因。通俗地讲,通过自动精简配置技术可以在一定的物理存储空间中,扩展出更大的存储容量,并能够随着所存储数据的性质予以动态平衡。这跟虚拟化得到的结果有些类似。

 

而进入到12月,又一桩收购案发生在存储市场——戴尔对Compellent发出约9.6亿美元的收购要约。Compellent受到垂青的关键之处,就是自动分层存储技术。

 

还有如我们通常提到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其实质都是在有限的物理存储空间上“创造”出更富余的存储容量。这些技术,都毫无疑问对绿色节能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让客户更省钱、更有效率。

 

网络:从芯片层着手

 

目前,网络市场的绿色节能(“绿色网络”),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在基础设备层面,各网络厂商都在芯片层做足功课。来自中国电信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蓝皮书的数据,芯片级每降低1W的功耗,由此而带来的功耗降低将会达到2.68~2.84W。其中代表性的产品,包括中兴通讯易维系列交换机、M6000、T8000路由器等,这些产品主控芯片功耗降低幅度都在20%。

 

另外,“绿色网络”概念更多地体现在应用层。前两年,“网真”很热门,通过网络视频传输,达到身临其境沟通的目的,从而减少出差带来的诸多浪费。今年,这仍旧是网络市场的主要话题。同时,风起云涌的“物联网”,也是今年网络圈中绿色战略的重点。

 

基础设施:模块化已成主流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过度规划已经成为数据中心能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点在基础设施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在UPS环节,负载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的能源浪费等。如今,厂商似乎已经对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在供电和制冷环节,这些过度规划所造成的浪费非常巨大。

 

因此,在2010年前后,相关厂商在关注整体解决方案的同时,大都建议用户重视前期的合理规划以及后期的扩容和管理,包括考虑供配电及制冷等环节中,现有能耗与未来业务发展的平衡问题等。与此相比,纯粹关注诸如UPS输入功率因数等纯技术参数,则显得不够“绿色”了。

 

围绕负载水平及扩容等带来的能耗问题,模块化产品正在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企业根据目前的用电负载要求选配模块,当企业因发展需要扩大规模时,只需添加模块,从而避免前期选用大功率产品而带来的负载过低、效率过低等现象。

 

此外,高密度计算的出现对于机房制冷提出了挑战。在新建和改造项目中,大多数厂商都提出了各自应对局部热点的制冷方案,对冷空气分配进行管理,如APC提出的“热通道气流遏制系统”等已经非常成熟。

 

笔记本电脑:绿色技术更加普及

 

随着iPad的发布,非微软Window平台的平板电脑市场日渐壮大,这些产品大都比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更加省电,这可以说是今年笔记本电脑市场在绿色节能方面最引人注目的表现。除此之外,今年,笔记本电脑厂商在绿色节能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新的举措,大多数厂商仍在沿有以前的“招术”,只是有些招术越来越普及了——新技术的采用让人眼前一亮,但更重要的是普及,才能真正造福于人——对此我们应该为之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首先是采用双显卡设计,即在进行高负荷的游戏运算时,系统会自动调用独立显卡实现较高的性能;而在在办公操作、上网以及其他日常应用时,系统会切换到更加节能的集成显卡上,从而实现更小的电力消耗,并实现更长的工作时间。

 

其次是采用无汞LED屏。LED显示屏采用低电压扫描驱动,具有耗电少、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亮度高、故障少、视角大、可视距离远等优点。今年,采用LED屏的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多,这样可以明显增加电池使用的时间。

 

再次,使用回收材料、减少产品包装物的使用,以及采用全新的更加利于环保与回收的包装材料。在这方面,许多厂商都有新举措。比如戴尔,继华硕推出竹子笔记本电脑之后,将竹子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包装。竹子能够快速生长,大量采用竹制品,能够尽可能减少对森林和植被的破坏。竹制包装能够进行生物降解,简单的丢弃即可以实现环保的回收,其降解物还能够作为植物的肥料,是理想的环保材料。

 

最后,加大废旧笔记本电脑的收回力度,避免造成电子污染。

 

需要指出的是,台式机在绿色节能上的思路,和笔记本电脑大体相当,比如减小体积、降低辐射、增加回收力度,还有减少包装材料。这些方式都不再新鲜,PC厂商现在纠结的,是怎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尽量将这些节能方式规模化。

 

打印机:“绿色打印”

 

2010年,打印机厂商在节能降耗上的动作很多。比如,联想注意耗材的节省,推出了长寿命硒鼓和鼓粉分离技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耗材包装和硒鼓更换所造成的损耗;三星则继续加大对产品外形和静音的设计投入,从应用体验和节省办公空间、降低噪音污染的角度来服务用户;OKI和富士施乐,主抓LED打印技术,从根源上降低打印过程中的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富士施乐更是直接提出了“Print Green”的口号。

 

还有,惠普、佳能等厂商通过减小墨粉颗粒、降低加热温度来达到减排的效果。在墨粉在材料上,厂商也在想办法,希望能够减少墨粉中对环境保护不利的化学成份。例如,自2001年起,柯尼卡美能达将植物性Simitri HD和Simitri聚合碳粉,广泛应用于其数码复合机、打印机及生产型打印设备等各类产品中。

 

自动开关机技术也是今年一大技术亮点。4月份,惠普发布的一系列激光打印新品,首次应用了自动开启/关闭技术,与睡眠模式相比能够节约3倍的电能。

 

另外,打印解决方案在企业级市场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其中成本控制方案是非常吸引用户眼球的一个应用点。惠普就宣称其EzPrintSaver成本控制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减少高达25%的纸张和硒鼓的消耗。

文章转自“电子商报”2010-12-17 作者:刘一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