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子的情结
(2015-06-11 12:50:52)
辫子的情结
常看到大街上,年轻女孩子匆忙行走,休闲散步或嬉笑玩耍样子,看到她们的发式基本都是长发飘逸,散落在肩部或是垂在腰上。挂面式瀑布式各种都有。头发有长有短,都是放开式的散发一垂到底。唯一在天气炎热时看到的发式就是把长发盘起来,翘得高高的朝天椒式,已经很难再看到一些梳辫子的孩子了。偶尔能碰到一个编着辫子的姑娘,会觉得很惊喜,总要多看几眼,即使走过去也要回头再看看。这就是我的辫子情结,也曾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一个标志。
我们在年轻时都是梳辫子的。可以说是辫子时代。无论长短粗细,起码也是短毛刷子式,编两下就成。两条辫子整齐顺溜,像编拧麻花一样,编的整齐匀称显得干净利索。记得在连队,共有三个女生排,几乎个个都梳辫子。短发的也有,不多。漂亮姑娘总是很显眼,除去个头高,脸蛋长的好看,有两条大辫子总是招人喜欢。
有一位漂亮姑娘就是这样。她皮肤很白,五官秀气,身材高挑,我们每日劳动都晒得黑兮兮的,她却一点也不黑,反而晒得红扑扑的。一边一个深深酒窝的脸上,总是显得光滑白皙,青春靓丽。她的那两条辫子黑油油的,粗粗的又黑又长,如果只看她的后背,两条辫子就会显得更加醒目耀眼。那个年代人们相对都比较封闭,男女生互相基本不说话。即使是这样也总有一些青春萌动的男生找出各种借口,想方设法接近这位女生,目的就是想多看两眼。多年后聚会时,一些战友畅谈叙旧,还说起这些往事,记起印象最深的那两条黑黑的长辫子。
记得还有一位辫子姑娘,个头稍矮一些,长的一张娃娃脸,也有两条醒目的长长的大辫子。她的两条辫子编的比较靠耳朵边,也许是发质的问题,辫子显得比较软,不是很粗,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显得很活泼。
我从小就梳辫子,一直没断过。记得上学时我的辫子也很长,很亮很黑。我印象中逢年过节不是母亲给我梳辫子,倒常常是父亲亲自动手给我编辫,他一双粗大厚重的手,编起辫子来却很轻柔自如,每次梳头都会觉得很舒服,很温暖。我还会把辫子编成四股,像编织似地来回穿行,编好后辫子会很平展。我还会把辫子编成蜈蚣形状,就是一边编一边从两边续上一股,编成后整个头型显得有层次,显得很好看,这样编成的辫子很结实,不容易松散。我有时还常常不留发尾,不用橡皮筋,把辫子一直编到头,然后把底下最细的部分再编到粗的上边来,整条辫子没有任何装饰。和人说话时还有个习惯,一边说话,一边把自己的辫子放在手心里绕来绕去的,似乎辫子也在同我一起表达感情。每逢休息时,洗完澡,常愿意把蓬松湿漉的辫子编成一条粗粗的长条,模仿《白毛女》的喜儿和《红灯记》中李铁梅的样子,把辫子放到胸前,湿漉漉的头发显得更加乌黑发亮,很有光泽,自己独自欣赏。只是这样的辫子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记得一位文艺界的知名人士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谈过,希望年轻的女孩子继续梳起辫子,并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其中的一种形式来传承。我其实很赞同此观点。只是生活的多样化,跟随潮流走的孩子们,未必能够赞同。但我也赞同网友们的意见,人们生活的条件好了,各种发式和头型有着多种选择,百花齐放,自由挑选,这样的生活才更加有色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