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
每年都要出行,每每回来放下行李来不及洗涮,先到凉台抢救一番枯枝落叶的花草树木。
这把岁数,爱好还挺多。种花,养鱼,有猫,养鸟。每次走之前都要将几个活物托付亲属,遗嘱般叮嘱一番。几个活物还好说,花草最不受重用。每每回家目睹的几乎都是一地残枝败叶需紧急抢救。不能丝毫指责别人不用心,谁让咱总是出门呢。
年轻时工作忙,从不注意花草的种植,自己压根就不喜欢。记忆里母亲常常是在经营着。记得凉台外面曾种植一棵月季,长得很高,可以称为树了。每年春天,红色,深粉色的月季开的十分旺盛,特别的漂亮。我常常是揪下来最鲜艳的几朵放到花瓶里欣赏,母亲见了还有些心疼,但也没说什么。我常一笑,一撇嘴。还有一棵葡萄树,树旁还种有不少猪耳朵扁豆和丝瓜,记得上面结的丝瓜个头真大,扁豆是紫红色,厚实新鲜,结的多了吃不了就送给周围邻居,家中常可以尝到新鲜的各类菜系。可有时越是身边的东西却越不懂得珍惜,那会儿还真没觉得有什么可希罕的,反倒常常嫌麻烦,觉得不好吃。现在可是想吃也吃不着了。
时光轮换到了我,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喜欢上了花草,开始了母亲式经营。阳台上常年有绿色,春天换土换盆施肥浇水也是必课之一。这种潜移默化,虽然不起眼,但我知道孩子在不经意间会扫过这些绿色,印在脑子里。到了一定年龄,滋养岁月里的那份绿色慢慢就会滋生出来。曾经的绿色花草就会出现脑海里,相信在他老年之后,在不经意间也会开始慢慢经营的。
过去,孩子工作很忙,无论回来多晚,都要等他回来。现在随着年龄渐长,有时劳累熬不了,先去睡了。屋里只留下一绺灯光。每次这样,孩子总会在第二天晚上尽量早回来,这点虽没说出来,能感觉到。
一些生活习惯也在慢慢影响他,每次吃饭,父母不动筷子,孩子再饿也要等待父母坐下再一起吃,这方面还真不是我们教的。
工作后很少管他。有时在外面吃饭,看到一些服务差的服务员,心里起急,想发个脾气,孩子却总开导我们,干基层服务都很辛苦,不要太求全责备。弄得我们倒显得素质不高了。
常泡脚,是孩子嗤之以鼻所不接受的。也不急,慢慢来。尤其是冬天,当奔波一天回家,尝试着泡泡脚,放入一些鲜姜,洗完脚,暖暖地热乎乎的感觉,既温暖又舒服让他尝到了甜头,慢慢也主动提出了泡脚的请求。讲卫生的习惯这会儿可顺便提出,袜子最少要两天一洗,翻出袜子里面还要洗藏在里面地脚皮削。被子枕头要经常晾晒消毒,出门回来用过的旅行箱,也要刷洗外侧清理消毒。细水长流像是不经意地灌输,一次两次不嫌多。慢慢地出门回家后,一些衣物和皮箱也知道拿到凉台上晾晒消毒了。
这些不经意的事情,慢慢渗透在每日的时间和生活中,像是一种情愫,一种惯性,成为理不断的亲情记忆。日子就是这样如此这般地平淡,日复一日不经意地慢慢过着。
翻翻日历,2015年这几个数字刚写顺手,2016年又即将来到身边。时间过得真快啊。再快,也还是要一天一天慢慢地过啊。
平淡乐呵地过着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