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晚年
http://s12/small/001DzN95zy6JClpdgYX8b&690
有位朋友,她家楼上住着老俩口,年龄六十多岁,都已退休。穿着时尚,简洁大方。性格一外一内,正好互补。他俩的生活可以说是随心所欲,衣食无忧。常常出门旅游。他们唯一的女儿也住在本楼内,只是层次不同。女儿结婚后不久生了孩子。老两口早就表示:不给女儿看孩子。他们的观点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看,我们养育你已经完成了任务,不会再负责下一辈。女儿休产假期间,老两口真的什么也没管,全是女儿女婿和保姆带孩子。女儿该上班了,孩子怎么办?老两口依旧是那句话,自己带孩子,自己想办法。女儿另找了一位保姆帮助带孩子,一天也没用父母帮忙。难得的是她丝毫不抱怨父母,觉得这些很正常。自己的孩子就要自己想办法,否则就别要孩子,这也是她女儿的观点。和父母关系处的还挺好。
一位朋友的邻居,老哈军工毕业的,我们曾一同出去玩过。她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孩子,吃喝拉撒都要有人照顾,家庭困难可想而知。就这样她却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出门去旅游,比我们去得国家都多。她性格开朗生活简单。常常是自个独自出行,歌唱的也好,声音和郑绪岚很相似。有残疾孩子本身已经很苦恼,既要照顾好孩子也要寻找自己的快乐是她的生活理念。宽阔的视野使她的性格更开朗,活的更明白。
我认识一位老大姐,面容显得很年轻,坐公交车出行,本是免票但总被售票员盘问让出票。她有一儿一女,都已结婚成家并各有一个孩子。老两口不偏不向,先后帮助带着两个孩子,包括孩子的吃穿住行,生病时还要带去医院看病,十分辛苦操劳。目的就是让他们安心上班没有后顾之忧。儿女们也很懂事,只要是节假日或是每年的休假,一定是自己带孩子让父母好好休息,给老人买些衣物及营养品,并出钱让老俩口出去旅游。老两口先后也去过很多地方,每次出去玩得都很高兴,回来后经常与大家交流旅游体会。一家子过的也是和和睦睦。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父母,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依旧要为下一代操劳。老人们心疼自己的儿女上班太累,甘愿替孩子们分担家务,担心自己的孩子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宁愿自己受累也要替子女分担。有的子女孝顺也明事理,自身素质也高,感激父母恩情,常用各种方式报答父母。
有的家庭却不是这样,老人帮助带孩子认为是天经地义。还总是不满意,在照看孩子问题上,年轻与老人之间的观念不同,常会引出一些争执与不快。怎样才是科学喂养?为买国产奶粉还是外国奶粉?为夜间尿不湿多长时间更换为合理?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的不同引发的种种矛盾和互不习惯,惹的两者之间心情不悦,老人也受累受气。这些更加重了老人的精神负担。
其实年轻人不容易,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很大,一些孩子因为担心失去饭碗而不敢要孩子的也大有人在。老人也不容易。一些老人自己本身有病但还要坚持为子女照顾小孩。目的也是为了减少子女的生活负担。一方面是观念的不同,也有文化素质的高低,家庭教育的深浅,经济收入的高低有关系。但深一层,一些老年人帮助子女照顾下一代,是担心自己的晚年没有儿女的照应觉得孤单。事实是成年子女和父母分别是独立的法律主体。老人给子女提供帮助是超越了法定义务的奉献按精神,子女应当感恩,而不是一种理所应当的麻木。
同样是晚年,因为生活理念的不同,生活的方式不同,老人的晚年生活也不尽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