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企业管理杂谈 |
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这部辉宏历史剧作长达82集,但是集集都很精彩。春节期间,终于把它看完了。最大的启示并非回顾历史,而是从中能得到太多领导力和管理的启发。
李世民 - 一位伟大的领导,具有极强的领导力。映射他到现代的管理中,他身上具备着:
1)专业技能和知识。比如在攻打吉利,部署军事战略的过程中,正因为他自己前半生的戎马生涯,使得他有极强的军事才能和韬光伟略。他的领兵打仗的经历,使得他了解团队,了解业务,也能领导团队。
2)以人为本的仁德之心。吉利谋反,太子谋反,侯君集谋反。。。这当中的每一人都犯过死罪,李世民总是力排众议,能给对方一次机会,就给一次机会,能挽救就挽救。但他并非没有原则底线。凡事以大局为重,谋反的人,如果负李世民,他仍按功劳给予机会。但是,他最终之所以杀侯君集是因为他野心太大,难以驾驭,危害到江山社稷。用现代企业管理来看,一个人的个人能力再强,功劳再大,但是价值观,行为不合公司相符合,并危害了公司发展,还是应该让他坚决离开。
3)包容心-海纳百川。还是以吉利蒙古边境的叛乱为例。李世民通过数年的运筹才终于收复了吉利叛军,可他如此不易得到了胜利,还是决定让吉利人自己选出领导治理,而非派遣人员前去管理。这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也更是对自己领导力的自信。在胜利,稳定时,他会居安思危,鼓励大臣直言进谏,听取不同的声音。他随时提醒大家,不可沉溺于太平日子。用现在话就是要时时挑战自己。
4)知人善用,他用一双睿智的双眼关注着身边的每一位重臣。房玄龄的谋,长孙无忌的智,李蹟的勇,侯君集的胆,魏征的直。包括岑文本,这位城府极深的谋臣,李世民明知他在巍王下卧底了13年,身在曹营心在汉,实际处处在为吴王谋略,却能不点穿,只要能为国效忠,便可用之。然而,他也恰当的把握了度:岑文本最终未获大用。
这不电视中的许多故事也映射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两难。
1)官员的裁撤-就好比现在的裁员。李世民大胆一步到位,裁3留1,触动了相当大的贵族利益。他在行事时,安排了武官出身的鹰派侯君集,皇亲国戚的子弟带头裁员,给裁下的官员规划好退路,通过一系列的周密安排,硬是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2)狭乡迁宽乡-就好比现在的动迁。动迁的过程中,也是出了大事儿,犯了人命关天的案子。可惜李世民在这件事情上虽然最后及时给受冤的老百姓还了公道,遗憾的是,放过了动迁过程中给百姓带来冤情的真实主谋-太子和国公,虽然下面的官员得到了处理。可能还是为了大局,为了江山稳定不得已为之吧。
3)太子的选拔-接班人问题。太子的表现评估绝对是属于:低于表现要求的。李世民用了太长的时间不能有效地做绩效管理的处理。最终长达十年的内心煎熬,他还是废了太子,可那时,已经差点酿成大祸了。这也说明,绩效管理要及时。不过,李世民最终选拔的继任者还是成功的。他选择了晋王李治,而非善于心计的巍王,或骁勇善战的吴王,是因为他的用人原则还是将仁德高于一切。晋王被选的另一原因是,他不结党营私,所以可以更无心地团结所有人才。这些用人的智慧不正是现代人也需要的吗?
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极好看的片子,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