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阅读笔记(一)
(2020-01-30 22:52:14)
标签: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
教师工作的特点:1.我们是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也就是人在打交道。2.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明天就能看到,而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的。3.许多人和生活现象都在影响儿童,对他起作用的有母亲、父亲、同学、所谓“街头伙伴”、读过的书和看过的电影(这些你是不知道的),以及和善于有力地影响年轻人心灵的人进行的意外会见等。4.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5.教师创造性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是他工作的对象——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
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每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该容忍儿童的弱点。
应该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个人,在自己的心中应有每个人的欢乐和苦恼。
善于激起自己和学生,特别是和少年进行知心交谈的情绪,是每个教师都应当为自己建立的教育方法宝库中特别重要的一种能力。
——《1.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样形成的》P1~7
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
教师工作的特点,是高度脑力紧张时期与比较平静的时期相互交替,多年的实践有力地表明,教师的心脏和神经需要长时期停止耗费,也就是说,停止消耗神经和精神的力量。这种理论必须得到补充。这种补充的必要条件,是合理使用休息时间。
——《2.谈谈教师的健康和充实的精神生活问题》P11
儿童身上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教师严酷对待的。如果儿童心灵中出现了毛病,那首先要靠善良来驱走它。
对儿童的恶作剧和淘气不能容忍,就会使教师成为冷淡的好说教者和只重理性的监视者,而受到儿童憎恶。
——《3.怎样在日常生活过程中防止神经衰弱》P13~14
要善意待人,就是说对待学生犹如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
如果是你的儿子遇到了这种糟糕事,你会怎么办?不见得会提出开除、减品行分数之类的处理办法。
教师的善意待人,首先表现在善于不让学生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
如果你把学生教得会用心理了解人,那你的善意就能创造出奇迹。
——《4.要善意待人》P17~19
为什么一年级就常有成绩不好、落后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还会遇到不可救药的落后生,教师已经对他不抱希望了?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重要领域,即脑力劳动领域,对幼小学生没有个别对待。
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技艺,是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这就是说,在学习方面应给予个别对待,不仅在脑力劳动的内容(习题的性质)上如此,在时间上也是如此。
——《5.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P20
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江河。阅读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性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
——《6.从哪儿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小时》P25
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
中高年级后进生主要是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
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
实践证明,如果阅读对学生来说已成为知识世界的最重要窗口,那就不需要用许多时间来补课了。
——《7.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P27~28
中高年级出现落后和成绩不好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时没把作为知识基础的真理牢牢地保存在记忆中终身不忘。
——《8.让学生记住基本知识》P30
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想到两个教学大纲:第一个是必须学会并记住的材料,第二个是课外阅读以及其他知识来源。
——《9.两个“教学大纲”,发展学生的思维》P33
30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深信,正是上面提到的“第二个教学大纲”,对这些学生能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他们来说,把学习仅限于必须记牢的材料是特别有害的,会使他们迟钝、僵化,养成读死书的习惯。我试验过许多减轻这些学生脑力劳动的方法,得出结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扩大阅读范围。是的,这些学生需要尽量多读些东西。
请记住,愈是困难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书籍和由书籍唤起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是防止读死书的最着力手段。读死书是一件大坏事,能使智慧愚钝。学生思考得愈多,在周围世界中见到不懂的东西愈多,他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愈强。
——《10.关于做“困难”学生的工作》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