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语文试卷分析与阅卷情况

(2017-06-21 20:08:42)
标签:

2017高考语文

语文高考试题

卷三

试卷分析

阅卷情况

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语文试卷分析与阅卷情况

主讲人 张伟(四川师范大学)

一、命题变化

变化1.选做题:大题必做,小题选做,如作文选做“我和高考”、“我看高考”其中之一。

变化2.客观题:从32分增长到43分(2017年)

变化3.阅读量2016年的6500~7000字增加到2017年的8500

启示:阅读量增加,答题量减少是趋势    

选择题的难度大,容易拉开差距,阅读的时候要细致

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文体信息快速抓关键信息是教学的关键

培养学生快读阅读抓关键的能力(熟悉各种文体,充分挖掘教材)

指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圈点勾画,抓住关键,快速做题

可以有意识地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学生速读的能力

变化4.材料选择

材料类型:尽量丰富

国际阅读项目 PISA阅读测试:非连续性文本、混合型文本

生活语言类/书面语类     6题、选择题19

眉山青神中学的方法,对国际国内的新闻进行筛选编辑,每天要读新闻、看新闻

材料非常丰富,教师首先要广泛阅读,然后再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

材料的覆盖面

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全覆盖

材料功能多样化——以前人物传记多,今年多样化

启示:

高一、高二要阅读,太多做题磨灭了学生的阅读敏感性

依托教材、训练学生把各种文体读会,然后到会读

高一、高二要阅读,高三才有冲劲

厚积才有薄发。高一高二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给学生阅读的空间时间,也就是给学生成长的空间。

不要急功近利地教书。高中是三年,教师要有整体思考,要把眼光放长远。

选材特点

a.特别关注时代主题:年内的热词

语文要能用,对学生以后上大学会不会有用(教育部领导)

b.国家战略:

语文地位提高——国家语文

语文要变得有用

启示:语文要引导学生关注宏观问题(多看社论、时评)

语文核心素养的三大支柱: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c.传统文化

每年都在强化

启示:重点关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未来价值

让学生多读这方面的文章

 eg:留住“乡愁”(呵护、活化)

d.综合性

今年在往年的基础上有强化

材料不再只是单纯的,而是现代与传统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如:17~20题;实用类文本)、城市和乡村的综合(兼顾城市和农村)、中国和外国的综合(17题成语有两个选项有所体现)

启示:以后对学生的训练要注重综合性材料的阅读

建议要每天安排时间让学生看新闻,写时评。否则,农村学校的学生很难在视野上有扩展,在思考的深度上有加强,在意识上有提升。

尤其是优生,有能力参加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名校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我们想要在名校生方面有突破,要舍得给学生成长的空间。

关于时评、社评、综合素材等,建议可以充分地利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南风窗》《半月谈》等报刊杂志,教研组订阅,教师收集整合,印发给学生阅读交流。

变化5.题型设置的变化

句式仿写题

21题(一种探索,非常有价值,考查逻辑判断、推理)

——增加仿写题的内涵,而不是形式

副标题

语文没有严格的初高中区别

兼顾新闻基本要素和深度阅读

语文没有严格的初高中。听闻有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初中的知识背景,专门花时间通读研究了初中三年的语文课本。值得学习。

中学语文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要想根生苗壮,就必须舍得用肥料、舍得下力气。

二、改革方向(命题方向)

1. 立足语文应用(而不是语言)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综合运用

a. 运用到观察、分析、评论社会生活上(核心素养三大支柱之社会参与)

b. 运用到学生的自主发展上(自身健康、未来发展)

语文运用的几个维度:

a.直面现实问题:社会现实  eg.21题、写作题、论述类文本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

b.考点选择,关注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Eg.论述类文本第2题考查的是对论证的分析;综合阅读考查分析数据、理解性默写等,都考到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启示:关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把握文体的关键能力

把文体弄清楚,不泛泛而谈

例如:论述类文本——考查推断能力

文学类文本——考查语言特色(文体的关键)

实用类文本——考查信息综合判断能力,18C选项,考查推断能力

c.强调有效表达:例如:18题(成语)、19题(得体)、20题(连贯)、21题(逻辑)、22题(深度)

2.关注未来发展

a. 关注未来社会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eg.城镇化建设、产业化问题、高考问题

启示:让学生多读、多思考、直面以后走上社会要面对的问题

b.引领学生的未来发展

强调推断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能力),例如: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21题,显性考查有3+4+6(分);强化学生的研究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21题、作文题,考查思辨性、批判性思维)

c.指引改革方向

三、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

①文本类型如何进一步丰富

②多关注社会改革的评论性文章(思辨性强的,而不是攻击性强的。先训练理性思辨,再训练批判)

③强化图文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实用类文本是图文结合)

④非连续性文本的综合与判断

四、写作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

a. 把握任务型写作的实质与精髓

  时代脉络、现实介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作文太空泛、分数上不来

b.提升思考格

从文化层面;从国家层面;从文明层面——关注中宏观问题

c.提升深入思考问题和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思维能力

a. 概括分析能力(考查了43)

b. 强化整体思维:例如:结合全文、结合全诗的说法、20题、21

c. 注重思考的深度:如21题、22

4. 突出综合素养

 a.综合使用材料

 b.整合能力层级

 C.考察核心素养:重点关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三大支柱和六个维度

五、阅卷中发现的问题

 1.语文基本功薄弱

  例如:错别字多、名句名篇乱记、古代文化知识缺乏

  启示:平时的默写、书写要强化笔画、笔顺意识——看不清的就扣分

        强化学生的正确、规范书写意识

        基础性训练(字音、字形)要有

        语文要务实,不要务虚。要强化基础训练,基础要夯实

        不要用功利化教学培养功利化学生

2. 语文能力不强

 a.文体关键能力训练不够:

   平时多是浏览式教学、琐碎式地学课文、应试式教学

b.分析综合能力弱

 具体分析够,概括能力不够。例如:6题、15题。写得太具体,概括不够;答题的具体指向不清

C.提炼能力不够

  启示:语言风格的思考角度有哪些

        要给学生以指引。要从大的宏观的视野到具体的内在的分析解读

  例如:15题——答案的三个层次:戏谑朋友-对自己诗文的自信-内心的无奈自嘲

d.表达应用能力不强

 把话说不清楚,说话太琐碎

 启示:把局部深挖和框架式训练结合起来

      观察、分析社会问题时要把“我”加进去

能力提升训练的重点:①概括能力  ②把“我”放进去  ③鉴赏、评价和探究仍要训练

 

能力提升的具体化训练:

a. 讨论问题时要让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有论据支撑观点,要沉下去

b. 点对点式的精读训练

c. 思辨性训练:有效表达训练时要强化读者意识——即:避免空泛的议论

3. 学生马虎

 不按照要求答题、不要留多少空就打多少、要答出要点

 作文空话、套话、模式化比以往好

 书写潦草

 时间安排不合理,题没做完

 启示:规范训练

       平时考试要给卷面分,逼迫其规范书写

高一高二抓阅读写作,高三抓训练:高一高二训练其阅读写作,高三做一套题就要分析其作用,一题一题分析透彻

四、 2017年四川省高考试题得分情况

小题及其总分      平均分      难度系数

 5题(5分)       2.58         0.52

 6题(6分)       2.6          0.43

 9题(4分)       2.7          0.68

 13题(1)(5分)1.73          0.35

 13题(2)(5分)2.89          0.58

 15题(6分)      2.9          0.48

 16题(5分)      2.67         0.53

 20题(6分)      5.05         0.8461%满分率)

 21题(5分)      4.22         0.84

 22题(60分)     44.89        0.75

五、 命题建议

试题选材:要求国际视野

古代诗歌选材的典型性(考查的是白居易的非名篇)

命题的科学性:能力层级考查,今年的能力考查层级集中在概括能力考查

考查点如何分散:17~21,都考查语病

答题卡应该有横线,且不要留太多答题空间

考有价值的名句(无法做到永远“避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