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反思1:《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2015-09-09 17:38:43)
标签:

沁园春

教学反思

意象与情感

诗歌教学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

“意象与情感”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应该从三个层次让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意象,体会诗歌作品的情感。

首先,要掌握什么是“意象”。“意”是作者在诗歌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象”是作者表达这种情感所凭借的对象,这种对象包括景象、物象、人象、事象等等。“意象”就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观对象。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知道了“意象”的概念,才可能找到诗歌作品中的意象。本课是学生高中阶段首次接触诗歌作品,“意象”的概念适合直接讲授,便于学生准确理解,正确运用。

其次,要让学生学习识别意象。识别诗歌作品中意象的基本方法就是看诗作中写了哪些客观的对象。本篇词作中的意象,一般的理解就是上片中写到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些属于景象和物象。而事实上,下片中“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也属于意象,属于意象中的人象和事象。在本课的教学中,为简便起见,只集中讲了上片的意象,对人象、事象等计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再集中讲解。

再次,是让学生体会意象中蕴含的情感。言志、抒情,是诗歌作品最本质的特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凭借意象抒发的情感,是诗歌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本课教学中,这一点没有完全实现,表现在对情感体会的引导不充分,学生参与不充分,对作品蕴含的情感的体会自然不充分。学生在初中学习过《沁园春·雪》,两首词本可以对比解读,互相启发,但因为对初中教材熟悉不够,没有链接起来,是可惜的。

2015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