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薇》教案

(2013-03-01 16:14:16)
标签:

校长

教育

研究

教案

《采薇》教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3.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重点难点】

1.本章重章叠句的手法,赋、比、兴手法的理解。

2.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课文分析,句段详解

  第一章写战士们为了保卫国家讨伐yan狁,而离家远戍在外,前两句用了“兴”的手法,后四句交待了自己的抛家舍业,不得休息的原因。

  第二章写守边战士居无定所,与家人音问隔绝,以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写出了戍边士卒生活的艰辛和对家的眷恋。

  第三章写戍卒士兵度过了漫长的一年又一年。第五六句,写周王朝兵役繁重,服役没有尽头,最后两句,表达了戍卒对统治者不体恤士卒的不满。

  第四章追述戍守时紧张劳苦的生活。前两句以常棣花为兴,后两句转到对战车的描写,最后两句写战事频繁,反映了戍守者的劳苦和艰险。

  第五章,主要写军容之盛,器械之精,前两句写战马之肥壮,后两句写战车之作用。五六两句写战士们严阵以待,严防敌人。

  第六章,写士卒们归途抚今追昔,因痛定思痛更加悲伤。前两句写回忆之景,后两句写眼前之景,五六两句写回家路上行军的艰难,最后两句写自己内心的悲伤。

重点词句

  3.词义梳理

通假字

  (1  岁亦(     )

  (2 维何(         )

  (3 (          )

  (4(xian)狁孔(     )

  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动词,雨雪犹“落雪”。)

  古今异义

  (1)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2)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重点实词词义

1)作: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  

2)曰: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

3)止: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  

4) 载:助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如:“载欣载奔”。

5)靡: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6)烈:厉害,严重。

7)阳:阴历十月  

8)孔:很,甚。孔武有力。

9)华:同“花”。  

10)思:助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1)戒:防备,警戒。  

12)雨: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4.写作特点

    综合赋的叙述方法。第一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刻画了戍卒急欲回家和继续在外抗敌的矛盾心态,接下去追叙了种种饥渴劳累,紧张辛酸的生活情态。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回忆,全诗虽用多种叙述方法,但条理清晰。

    采用了“兴”的抒情方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的兴句,的确与诗的主题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但兴句为全文定下了一种情调,烘托出了一种气氛,让诗好像涂上一种“清幽”的色彩。特别是通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的变化,让情调一步步发生变化,暗示出战士的命运也一点点发生变化,最后终于可以回家了。

    巧用叠字叠句。或抒忧愤感情,或描摹事物状态,或绘自然景物的特征,都非常准确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声调和谐,增添了语言的艺术魅力。

 

附板书

  第一章:写离家远戍在外的原因——总写:回忆倒叙

  第二、三章:写戍卒守无定所及种种饥渴劳苦之状——详写戍卒

  第四、五章:写戍卒紧张劳苦的生活种种情形——追叙

  第六章:写士卒归途抚今追昔——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回到现实

 

                                                                            2013年3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氓》教案
后一篇:《离骚》教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