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包山教女”拷问学校教育
(2014-04-28 02:14:59)| 分类: 教育话题 |
文/晏扬
妈妈网上有个叫“甜妈”的网友很火,熟悉她的人都叫她“疯妈”:孩子写作文《桃花》,却不知道桃花长什么样、是什么味道,“女儿对大自然太陌生了”,于是她索性在重庆市北碚区乡下包下一座山,山上有果树,有蔬菜,有野草。“我想让这里成为女儿的成长基地,让她在这里除草、种植、挖土豆,近距离认识自然。”
乍一看,这位叫甘霖的妈妈确实够疯狂,为了让女儿写好作文,她竟然去乡下承包了一座山;可细一想,这位妈妈的行为又令人感动——不只是感动于她对女儿的爱,更感动于她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人类不仅是大自然的好朋友,而且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产物,或者说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既是人类的天性,也应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可如今,城里孩子成天被关在教室里埋头苦读,看到的是高楼大厦组成的“城市森林”,感受到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气息,大自然对于他们是那样陌生和遥远。不知道桃花长什么样的城里孩子何其多,当他们学习“人面桃花相映红”,可能会产生隔膜感;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想必难以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千古绝句。
甘霖女士包下一座山,显然不只是为了让女儿写好一篇作文,更不只是为了让女儿闻闻桃花的味道,而是要把这座山当做女儿的“成长基地”,给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补上自然教育课。“我会让孩子们进行农耕体验,请当地的农民当老师,教他们每种蔬菜或植物什么季节播种,什么时候除草、收割,整个过程孩子们都要亲自参与。”甘霖说,遇到自然灾害、收成不好,她会告诉孩子们农作物是靠天吃饭的,天气好坏决定产量,这又是新知识……
你看,这位妈妈包下一座山的“疯狂”举动其实多么理智,她爱孩子的方式多么让人赞叹。
当然,承包一座山花费不菲,甘霖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需要大量金钱支撑,非一般家庭可以仿效。正因如此,我认为包下一座山的本该是学校或教育部门,给学生上自然教育课的责任,本该由学校和教育部门来承担。
包下一座山一年可能需要几万、十几万元,学校和教育部门有能力承担,何况无须每个学校包下一座山,几个学校联合承包或者一个区(县)的教育部门包下一座山,就能够为所有学生提供一个“自然教育基地”。即使不包下一座山,学校也要通过其他方式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在此过程中增长知识、放松身心、磨炼意识、接受美的熏陶、增进同学情谊,其教学效果定然好于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上《自然》课。
确实,这样的自然教育不是升学考试的内容,学校和教育部门可能没有积极性。可是,连家长都意识到自然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可或缺,为什么学校和教育部门反倒意识不到或者不重视呢?难道学校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人,而是为了培养考试机器吗?
在这个意义上,“疯妈”自己包下一座山对女儿进行自然教育,是对当前学校教育方式和理念的拷问乃至抨击,她以这种夸张的方式将学校教育的缺陷暴露出来,并表达对学校教育的不满。这大概是母亲“包山教女”最值得深思之处。
前一篇:不能用的“驰名商标”还有必要评吗
后一篇:“校长吻小猪”不只是诚信教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