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被光鲜的“自有住房率”迷惑

(2012-05-16 02:56:06)
分类: 时事评论

  文/晏扬 

  西南财经大学和人民银行日前共同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报告称,中国民众自有住房率高达89.68%,远超60%的世界平均水平。报告显示,城市户籍受访者3996个家庭中,85.39%的家庭拥有各类自有住房,这一比例在农村更高一些,为94.60%。而2011年中国城市户均拥有住房超过1套,为1.22套,比2010年中金公司发布的数据有大幅提高。

  近九成的中国民众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房,这个数据令很多人感到惊诧。与此相对应,中国城市户均拥有住房达1.22套,这个数据也让人疑虑满腹。2010年中金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户均拥有住房0.74套。短短一两年时间,户均拥有住房就猛增至1.22套,让人如何相信?另外,中央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按一套房住3个人计算,相当于要解决1亿多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如果85.39%城市家庭拥有住房,何需再建这么多保障房?

  那么,相关调查数据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我认为首先出样调查样本上。你看,他们调查的对象都是“城市户籍受访者”,而将外来常住人口排除在外,所得数据当然比较高。而且,中国有数亿个家庭,他们只调查了3996个家庭,调查样本显然不具普遍性。既要搞一个科研成果出来,又不肯花大力气调查研究,所得出的“成果”难免与现实两张皮。

  问题还可能在出在“家庭”这个概念上。很多家庭的情况是,父母有住房,子女并没有自己的住房,但因为子女的户口没有脱离父母,还算是一个家庭,所以反映在调查数据上,这些子女都算是拥有住房的人,而实际上,他们要结婚生子,正在为买房发愁呢!还有一种情况更不可忽视,很多人在外地工作,老家有住房,工作地没有住房,他们是拥有住房却需要租房居住的群体,这个群体数量庞大。

  中国民众自有住房率高达89.68%,这个数据虽然光鲜,可惜并不可信。我们承认,相比其他很多国家,中国民众的自有住房率确实是比较高的,只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在高自有住房率的背后,其实潜藏着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把房子看得很重,往往是几代人节衣缩食才勉强购买一套住房,但住进去后才发现,自己已经“穷得只剩下房子”,而且房子大半还是银行的,房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房奴们的生活堪称“水深火热”,他们没有正常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失去了对于理想的追求,甚至失去了尊严。尤其是年轻人,高房价磨平了他们的意志,消灭了他们的梦想,侵蚀了他们的创造力。而从社会的角度看,当人们都把钱砸在房子上,没钱消费,不敢消费,内需无法拉动,无疑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中国人热衷于买房子,除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与社会保障不充分,人们缺少足够的安全感有关,正因为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人们才将房子作为最可信赖的保障,要么留着养老,要么留给后代。同时,人们手里有了一点钱,除了买房子还能干什么呢?不买房手里的钱就不断贬值,在买房热、炒房热的背后,其实是民间投资渠道狭窄的尴尬现实。

  如果仅仅作为学术研究数据,“中国民众自有住房率高达89.68%”只是作为一家之言,也许并不可怕,怕就怕这种与现实脱节的数据成为公共决策的依据,误导政策的走向。所以,切莫被自有住房率光鲜而虚幻的数据所迷惑,进而沾沾自喜,而应从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齐鲁晚报特约评论,刊于5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