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武汉选聘“布衣参事”泼点冷水

(2012-05-09 01:59:39)
分类: 时事评论

  文/晏扬 

  武汉市“布衣参事”选聘日前进入面试环节,9名候选人现场作答,接受36位评委打分,最后6名候选人进入下一考察环节,他们中将产生3名武汉乃至全国首批“布衣参事”,接受市长颁发的聘书。

  选聘“布衣参事”被喻为武汉市“敢为人先”之举,获得了舆论的普遍好评。然而,实话实说,此举却让我感到五味杂陈:一方面,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为拓宽民意表达渠道的创新之举,政府选聘“布衣参事”理应收获掌声;另一方面,就现实而言,最大的症结究竟是民意渠道狭窄还是民意不受重视,显然值得思量,而“布衣参事”能发挥多大实际作用,也让人不敢轻言乐观。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目前的民意表达渠道不可谓不宽:我们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都应是民意代表,承担着下情上达、参政议政的重任;我们有报刊、电台、电视台,反映民众呼声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的网民有数亿之众,博客、微博、论坛上到处写满了社情民意;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既是一种优良传统,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民意表达渠道如此多样,却为何还会出现“民意淤塞”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民意往往不受尊重、不被重视,说白了,一些地方政府及官员并非不了解民意,并非不明白民众的苦衷和抱怨,而是不愿听取、吸纳、顺从民意,他们往往习惯于乾纲独断,自说自话,闭门决策,甚至逆民意而动。

  这就是症结所在,这个症结不化解,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可能提了白提,则媒体反映民众呼声可能受阻,则网民的意见可能被视如敝屣,则有些领导干部的调研可能走马观花。同样,这个症结不化解,“布衣参事”的意见又怎么可能让地方政府如获至宝、闻过则喜?

  “布衣参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着某种可比性,可以说,将来“布衣参事”能发挥多大作用,现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的实际作用即是最好的参照。何况,法律赋予了人大代表多种参政议政的权力,这些权力是“布衣参事”所不具有的,如果连人大代表提意见有时候都不管用,那么很难想象“布衣参事”的意见反而能够管用。结果可能是,“布衣参事”转达的民意能否受到重视,主要取决于这个民意是否符合“官意”。

  正常的、法定的获取民意的渠道出现淤塞而不去疏通,却要另行选聘“布衣参事”,难免让人觉得多此一举甚至疑虑满腹。我们并不缺少民意表达渠道,而是缺少让政府听取民意、顺从民意的关键性制度。比如,各级官员的任免升迁并不是由民意说了算;再比如,政府闭门决策造成损失往往并不会被追究责任。

  我给武汉选聘“布衣参事”泼一瓢冷水,只是想作一个善意提醒:别让选聘“布衣参事”沦为一场秀。选聘“布衣参事”容易,真正善待“布衣参事”的意见很难,政府广开言路,切不可学“叶公好龙”。
 

  (刊于58日新华每日电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