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書《漢字造字進化論》對漢字古文字研究的貢獻

(2014-11-18 14:06:24)
标签:

反切

方言

古文字

殷商甲骨文

漢字的造字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漢字造字進化論》年初出版在各大网站上柜销售,现在已经基本售罄。合肥地区网点尚有少量余书,需要此书的网友、读者以及研究者可以通过博客的纸条或QQ直接和我联系。

    本書對中國古文字研究的最新貢獻在于:

一,本書提出并系統驗證了殷商甲骨文體系是为记录先商口语而创造的文字系统,同時也是由遠古反切表音文字進化而來的音義兼表的書面符号系统。本書首次提出從殷商甲骨文開始漢字系統就蘊含了表音子系统和表意子系统的觀點。所以中國的漢字體系是一種音義兼表的文字系統。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最科學、最先進的一直延續至今的文字系統。

二,本書总结并提出了兩漢以前的漢字造字方法之間的繼承、揚棄和發展歷程。獨創了漢字造字的階段論:即漢字的六種造字方法是隨特定歷史階段而不斷創新、揚棄、進化的產物。在此基础上,作者用自己的進一步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许慎“六書”的歷史局限性,提出了漢字造字的“新六書”概念:反切(假借),象形,會意,右文,形聲,轉註。每一種造字方法只在特定的歷史階段用于漢字的造字。新六書造字法的六種造字之間是承先啟後的歷史繼承、揚棄和發展的關係。

三,本書在漢字研究中首次提出反切是漢字與生俱來的造字基本方法。從倉頡造字就採用了筆畫發音反切的表音造字。在夏代口傳文獻的《山海經》和《夏小正》中,反切造字已經在口語中得到熟練的運用。本書作者運用反切造字的原理成功破譯了《山海經》中一些中國歷史上耳熟能詳的山名和地名。特別是對《史記·殷本紀》中地名三朡(讀若xun)的破譯將對夏、商、周三代史的研究大有幫助。參見附文一《夏之京畿——三鄩考》

四,反切註音的方法貫穿漢字造字的整個歷史過程;反切註音也貫穿于漢字的新六書造字方法——反切拼音造字,象形造字,會意造字,右文造字,形聲造字和轉註造字中。這說明整個漢字系統的造字歷程既是一部表音的造字史,同時更是一部表意的造字史。

五,本書提出夏、商文字是建立在先商方言基礎上的注音和造字。這一時期的聲母和韻母尚未分化完全,甲骨文的發音與夏、商方言的密切相關遠勝于它們與唐宋以後的聲韻系統的關係。夏商周三代的雅言都是當時王朝的強勢方言。作为三代方言音韻的一个补充,作者發現并提出夏商方言中一个被音韵学家们遗漏的声纽——ð声纽,并探索了ð声母的历史存在和进化。参见附文二《上古聲母補遺:ð

六,作者揚棄百年来对甲骨文的單一考據式的研究方法。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从殷商生活、生产、祭祀和战争等场景突破,基于中國農村的歷史和現實对殷商甲骨文系统进行了多学科綜合破译,從中分辨出甲骨文中的造字基本元素——部首(含筆劃),并且立足各部首的本義,对甲骨文造字与注音、本義三者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對部首統攝的甲骨文類字给予了独具特色的破譯和考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