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譯甲骨文字之三百二十四:尞 寮 (燎) 祡

标签:
甲骨文尞寮本义文化 |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
從《說文》中查“尞”“寮”兩字需要很深的古文字功底,不信你可以查一查試試。
《說文》:“尞。祡祭天也。……祭天所以愼也。”
《說文》:“寮。穿也。……《論語》有公伯寮。”段注:“《左傳》曰‘同官為寮’”
《說文》:“燎。放火也。”段注:“《盤庚》:‘若火之燎于原’。”
《說文》:“祡。燒柴尞祭天也。從示此聲。《虞書》曰‘至于岱宗。祡。’”
圖一中的甲骨文字是否是“尞”的甲骨文本字呢?應該是。但是這個“尞”字的本義是不是許慎定義的“祡祭天也。”呢?我認為不是。根據甲骨文造字規律,“尞”不從示,所以沒有祭祀的含義。從“尞”“寮”“燎”三個系列字的關係看,“寮”是宮廷里官員集中辦公的宮室或者洞穴(洞穴里冬暖夏涼,同時洞穴可以防止火災。圖二例三即從穴)。因為是官僚扎堆的地方,所以“寮”在卜辭里也被用作機構和辦公場地:
卜辭:“利令其唯太史寮令”(前5·39·8)
卜辭:“甲辰卜:王在肉寮卜”(文182)肉寮疑為殷商為官員分肉的宮室。
而“尞”則是一個用木柴搭起的柴堆,這個柴堆是供給祭祀天神(又作大神)用的,這個祭祀燒柴祭祀天神的祭祀在殷商時叫做:祡。從示,從此。
《禮記·郊特牲》:“天子適四方,先祡。”注:“所到必先燔柴。有事于上帝。”
“尞”是什麽?“尞”就是柴尞,是用木柴搭建的像房屋一樣的柴堆。也就是《說文》所說:“祡。燒柴尞祭天也。”“柴尞”不過是用柴搭成的狀如房子的柴堆,祭天時點燃它。今天清明節給親人上墳焚燒的紙屋紙馬就是這個“柴尞”的遺俗。
卜辭:“辛卯卜。即。貞:王賓祡不雨。”(人1591)
卜辭:“……貞:勿祡祖乙。十月”(文288)
卜辭:“……卜。貞:祡四小牢”(林1·18·13)這是祡祭也有太牢作為獻祭的例子。
圖一中由于造字角度的不同呈現異構:例一例三是俯視構圖,看不見火堆。圖二是正視構圖,上從尞,下從火。該字中的散點意符代表的是燃燒時柴尞發出四濺的火星。
最後,漢字“燎”不見于甲骨文系統,它是一個後起的形聲字,它的初文就是甲骨文“尞”。從火為燎,成為一個動詞。其本義就是簡單的“放火”之意。就甲骨文字本義而言,“尞”和“寮”並無祭祀含義。例如:
卜辭:“辛巳卜:王上甲尞十犬”(乙8683)
卜辭:“癸未卜。夬。貞:尞于土……”(乙7779)
卜辭:“乙丑卜:尞。夕雨”(人2391)
以下小篆“槱”考证略。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尞的本義:柴尞——用木柴交積而成的供祭天的柴堆。象形字。它是“寮”“燎”的初文。
寮的本義:殷商朝廷官員集中辦公的宮室或山洞。冬季生火(焚柴尞)取暖。會意字。
祡的本義:燒柴尞祭天也。會意字。
燎的本義:後期漢字。本義為放火。形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