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二十六:臉 面

(2011-05-02 15:05:03)
标签: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今天現代漢語中的面有兩個主要義項是從殷商甲骨文里就存在的。一個是“臉”的本義;一個是“方面”的本義。面的這樣兩個本義在甲骨文中是用不同的甲骨文來表示的。

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二十六:臉 <wbr>面 圖一 甲骨文 416 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二十六:臉 <wbr>面 圖二 破譯甲骨文字之二百二十六:臉 <wbr>面 圖三 甲骨文

    漢字臉起源較遲,最早見於《集韻》和《韻會》發音為“居奄切。音檢”《廣韻》“力減切”開始有了今天“臉”的發音。其本義也是今天眼瞼,但是比眼瞼的本義內涵稍大。《韻會》臉“目下頰上也”。也就是說臉的本義里是不包括眼睛的。

東漢許慎的《說文》中未收臉字,說明它可能是產生于東漢以後。但是《說文》中有一“面”字。“面。顏前也。從頁。象人面形。”按照許慎的這個“面”的定義,面字在東漢時應該是包括人的兩隻眼睛、鼻子、嘴巴、額頭的全部“顏前”的完整人面。

但是,早於《說文》一千多年的殷商甲骨文里,面字的本義已經為這個象形字完整地描述下來,看一看這個象形字就可以理解它的甲骨文本義:甲骨文面字的本義是上自眉毛以下,下自下巴以上,左自山根(即鼻根),右至耳前的半邊臉頰。甲骨文面字的範圍比《韻會》中所載的最早的“臉”定義的範圍“目下頰上”稍大,因為它擴展到了上部的邊際為眉毛。但是它比許慎的面字定義範圍要小一半而且還要排除鼻子和嘴巴。依據甲骨文的象形造字法,我認為上圖的甲416的甲骨文字還是以破譯為漢字“臉”較為貼切。既符合甲骨文一字一形一義的原則,也符合最早記載“臉”字的《韻會》的原始定義。現在看來漢字臉應該是後起的口語,但是其所指本義與甲骨文甲416字很貼切。現代漢語口語里“打人不打臉”和烹調術語所謂的“豬臉”和這個甲骨文“臉”字的本義是非常一致的。

含有以上甲骨文臉字的卜辭殘缺不全以致無法作為破解依據,從略。

圖二和圖三是甲骨文的面字,在甲骨文中多用作“東面”“西面”的面。

卜辭:“王占曰。有祟。八日庚戌有各云自東面……”②

这里“东面”的“面”就是圖三圖四所示,兩者見於同一條卜辭的占辭和驗辭,所以圖三和圖四應該是同一個甲骨文字。圖三下面多了一橫,圖四的下面省略了這一橫。在殷商甲骨文系統中,下面這一橫被省略是常態。如甲骨文家、宅、室、宣、向、安、定都是省略這下面的一橫的。省略以後的類似漢字介的符號就是部首宀,是甲骨文常見部首。這個部首表達的所指(本義)就是殷商王朝的五脊四面坡的宮廷建築的一個側面——一個“面”。向東的是“東面”,向南的是“南面”,向西的是“西面”,向北的就是“北面”。

這個甲骨文“面”的造字採用了圖一“臉”的造字類比的手法,象臉字一樣,面字也是表示一個範圍,即王宮建築的某一個“面”,這個“面”象人的臉一樣有範圍上的四至:上為屋頂,兩側為豎墻,下部為地面。因為部首宀是一個有固定意義的造字符號,所以這個面字在與圖一的臉字類比就可以得出它的本義是王宮建築的某一個側面。

所以,在甲骨文系統中,臉是指人的臉;面是指王宮建築的臉——牆面。

【甲骨文字本義小結】

臉的本義:人臉的象形。其範圍是上自眉毛以下,下自下巴以上,左自山根(即鼻根),右至耳前的半邊臉頰。

面的本義:是指王宮建築的臉——某一方位的牆面。

 

①②引自雲南人民出版社《甲骨文精粹釋譯》2004版摹片211(反)和摹片212(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