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译甲骨文字之一百三十七:負

(2011-01-14 17:40:26)
标签:

夏启

不周山

甲骨文

本义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破译甲骨文字之一百三十七:負 图一  破译甲骨文字之一百三十七:負 图二 均为甲骨文

   在卜辞“戊申卜,永,贞:望乘有仔在兽”(库1593)中出现了一个与甲骨文仔稍有区别的字。见图一。区别在于这个字比甲骨文仔多了一划。因为这多出的一划,使得人的两只手产生向后的动作。像是一个人背負了一个孩子,而他的两只手向后是为了扶持这个孩子。图二中的甲骨文字就看得更清楚一点——向后的手呈爪状搂住了手弯里的孩子。这两个字在甲骨文中应该属于同一个字。其中的向后弯的手作为意符可以有爪,也可以无爪。这是甲骨文字中典型的非固定意符的一种造字方法。说明甲骨文字的会意也是在造字和使用过程中逐渐完善的。

这个字的本字是什么本义呢?很多学者认为它就是仔。我们从(库1593)中可以认定它不是仔:“戊申卜,永,贞:望乘有仔(存疑)在兽”意思是,希望能在兽群中抓住母兽随身的幼兽。这是戊申日由一个叫作永的占卜官占的卜。

因为辞条有缺,我们无法断定抓获这个幼兽是用来祭祀呢,还是用来驯养。但是这个用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图一中的甲骨文字本义是母兽随身的幼兽。它和甲骨文仔字的本义子侄辈的人本义接近,所以两个字的主体基本相同。但是,我认为甲骨文是一字一形一义的。所以这两个字形不同的本字其本义也应该是有区别的。这个字既然涉及了手和爪,它按照甲骨文造字规律就应该是一个动词。汉字中涉及一个男人背着孩子,而且还用双手向后扶持孩子这个本义的字常用的有两个:背和負。

汉字的背在甲骨文字是用北来表示的。甲骨文字北是两个人背靠背的会意表示的。就是说北就是背的本字。先秦文献中夏启出生的记载大禹“石破北,方而启生”中的北就是背的意思。夏启出生时难产,大禹以石刀剖开胎盘,看见的就是夏启的背。故而为孩子取名为启——打开的意思。所以甲骨文北——即背——在诞生之初应该是一个名词,至于以后在什么朝代被用作动词尚待考证。而甲骨文負和北(背)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原始词性,在创造之初負就是一个动词。

剩下的一个汉字是負。也就是说图一图二中的甲骨文字应该是汉字負。本义是背负幼崽。引申为携带幼崽。所以(库1593)卜辞应该译作:

“戊申卜,永,贞:望乘有負在兽”

《山海经》中有:“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两黄獸守之。有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有山不合叫做不周,负子的本义应该是携带幼崽,所以不周负子之山应该不仅是有山不合,而且是山上有山的意思。这里的“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应该是指环形的不周山上的三座山峰吧。

《說文》訓此字为保“保,养也。”释义太宽泛。日本的岛邦男取說文也释为保。唐兰释为“……抱者怀于前,保者負于背……”我同意唐兰的解释,但是我认为这个甲骨文本字应该是負,而不是上述诸说认为的保。原因就在于它从人从子从爪。 从卜辞看:

    卜辞“……古,贞:黄尹負我事”“……囗尹不負我事”(缀合422)

    卜辞“贞:乙負黍年”(乙7781)

    这里的負是担负责任的引申义。像人大抚养孩子,象母兽哺育幼兽一样,有一种义务的性质。殷商之人和已逝祖先的交流不是认为他们死了,而是认为他们还活着,活在天上活着世间另一个地方。所以他们认为祖先仍然有一种责任和义务为子孙服务。乙負黍年之所以是贞的结果,就是要通过占卜得出哪位祖先负责今年的收成。占卜的结果是:祖乙负责这件事情。

   但是氏族中的子侄辈,母兽随身携带幼兽,环状山上突起的几座山峰就语言表达上而言,本义是非常接近的。

【甲骨文字本义小结】

負的本义:人背负幼子,引申为母兽携带幼崽。引申为负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