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铭文考证和蠡解

标签:
成周洛邑何尊铭文依迁甲骨文文化 |
分类: 远古史 |
《何尊》铭文曰:“唯王囗囗,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爵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文中囗囗处,是这样的两个金文原文(截自《何尊》拓本):
《何尊》是成王五年的祭祀用尊,该尊在祭祀时已经存在,所以才有“用作庾公宝尊彝”一说。在祭祀完毕后何尊被赏赐给了庾公的后代用于庾公的祭祀宝鼎。铭文中“唯王囗囗,宅于成周”中的囗囗两字,涉及究竟是成周新邑的使用还是成周新邑始建的年代。据《尚书大传》载,周公于摄政五年开始营建成周洛邑。但是究竟建了几年才完工?成王有没有迁往洛邑定都?如果迁了,他是在哪一年迁往洛邑的?这些目前依然未知。
如果“唯王五祀”是成王下令开始建设成周,那么成王迁成周就是成王五年以后的事情;如果“唯王五祀”是成王迁往成周的日期,那么,这个《何尊》就是为了此次搬迁成周而祭祀告诉武王。因为在洛汭建设西周王朝的东都是武王未竟的遗志:
《史记》武“王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塗,北望嶽鄙,顧詹有河,粤詹洛、伊,毋远天室。’營周居于雒邑而後去。”
所以,从《何尊》铭文中“唯王囗囗,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的相关内容看应该是成王初迁成周而祭告武王迁邑之事。并且告诉周王:“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我将在新的都邑成周,管理我的人民。但是恰恰是《何尊》铭文中这样两个关键字使我们不得其解。所以,这样两个字的本义就成了诠释《何尊》记载的相关历史事实的当务之急。这样两个金文字的本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金文字的右边对于理解这个字的本义已经不重要了。但我还是略加分析一下:
右边的上部是两个口子,表示宫邑。下部字迹不是很清楚,似为甲骨文夨字。
《說文》“吴。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大言也。从夨口”徐铉注曰:“大言,故夨口,以出聲。”大言就是王的命令的意思。
所以这第二个金文字的本义可能含有周成王下令迁都的意思。
再看汉瓕中的一个旁证:
所以这两个金文字是:依遷。其中金文遷可能还含有周王下令的本义,即周成王下令迁都。
因此,考证后的《何尊》铭文的全文如下:
铭曰:“唯王依遷,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爵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这是周成王在成王五年下令由丰镐旧京迁往成周洛邑。并作何尊祭祀并告诉周武王。因为建设成周洛邑是周武王的既定国策,也是武王未竟的事业。成王告诉武王:我已经在中国建都了,我将在这里继续治理我的人民。祭祀完毕后,周成王赏赐给何贝卅朋,并将何尊作为今后祭祀庾公的宝尊。这一年是周成王五年。
《何尊》铭文可以证明:洛邑始建于周公摄政五年,历时七年建成。七年后是成王五年,成王在这一年下令迁都成周洛邑。
【注】《何尊》铭文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全文一共用了四个于字。于字在甲骨文金文中的有两种表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