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地为什么是方的?

(2009-09-10 07:38:20)
标签:

楚辞

山海经

淮南子

大禹

四极

文化

分类: 远古史·楚辞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楚辞·天问》

远古之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是圆的很好理解。可是大地为什么是方的就很费解了。上述屈原的两问应该就是战国时代楚国人也是先秦中国人对大地地形的普遍观点:大地的东西和南北哪一个更长一些?这个长方形的大地南北比东西长多少呢?说明楚国人认为大地是南北长东西略短的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可大地为什么是方的呢?它是远古(大禹时代)的中国人用脚步一步一步丈量出来的。参照《山海经》和《淮南子》我们可以知道整个大地的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大地形状的看法是略有不同的。

《山海经·海外东经》有这样的记载:“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左手把算,右手指青丘之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山海经》是大禹时的地理著作,成书较迟,大概在战国时期。因为是采集民间口传的各种说法编辑而成,所以将流传的几种说法都记录在案。先秦的亿是“十万”的意思。所以《山海经》测量的大地东西和南北都是六十万九千八百步。这是一个正方形的中国。

上述记载有一个质疑:既然亿代表十万,“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为什么不直接写作“六亿九千八百步”?说明“亿”这个字是有疑问的。此外,这里的“步”也是存疑的。从文中意义看,是帝命竖亥用“步”测量东极至西极。一步的长度应该不超过我们今天的两米,应该是使用了名叫步的工具。六十万九千八百步,换算成今天的长度大约1600多公里。

步是最古老的丈量土地的一种工具。木制,周代的跨度为八尺,秦代的跨度为六尺,民间营造常用的跨度为五尺。即使我们按照周制一尺为23.1厘米,上面的六十万九千八百步也只有今天的1600多公里。这很接近当时整个大地东西或南北的实际长度。我们从后来的《淮南子·地形训》里可以找到依据:

“九州之大,纯方千里。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

这就是远古中国人认识中的大地,它是一块东西长三千里,南北宽三千里的正方形大地。分成九个方圆一千平方里的地域。象一个九宫格。这就是后来中国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根源吧。在人的感性认知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确实是圆的。而大地呢?经过丈量,它确实是方的。

《淮南子》中也有和《山海经》中类似的记载:“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按照《淮南子》的记载大地仍然是正方形的。但是按照后来的《尚书·禹贡》对九州的具体划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这个正方形的大地是不规则的。这也就是楚国人认为大地是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原因吧。楚人的结论可能更切合实际一点。

自从大禹丈量全国土地面积以后,直到汉代也没有见到史籍中有丈量过国土面积的记载。所以刘安《淮南子》里这个比地球赤道还要长的数字不知道源于什么地方。而从《山海经》中所记录的地域我们今天可以大概知道大禹丈量的国土面积远远超出了我们今天的国土面积。它的东边跨越东海直至日本和朝鲜,西边越过青海湖超过新疆地区,南面到印度洋,北面到北极地区。当四面都走到大海(西边可能是湖)的时候,天和地在海边粘合了,他们就认为已经到了天边了。

为了搞清出大地的实际情况,我们的远祖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今天看来还令我们后代感动不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