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岐在先女娲在后?

(2009-07-30 08:49:43)
标签:

《天问》

女岐

始祖

感天而生

屈原

楚国

文化

分类: 远古史·楚辞

在我国进入父系社会以前,人类思维进化曾经历了这样一个时期:女人突然怀孕了,分娩了,她却不知道原因。更不知道这是几个月以来和男性发生的若干次交媾产生的结果。找来找去,就把怀孕生子的原因归结到了天神的头上:

“殷契,母曰简狄,有狨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史记·殷本纪》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                       《史记·周本纪》

“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史记·秦本纪》

司马迁是一个严肃的史官。从他的《史记》中的记载,我们知道商周秦三代的祖先都是一个女人和天神感应而生的。其中的原因我已经在《远古史研究的盲点——感天而生》里论述的很清楚了。本文旨在研究《楚辞·天问》里两则记载:

(一)“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二)“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屈原的《天问》中一共提到了两个女岐,另一个女岐的相关记载是“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这后一个女岐说的是浇的嫂子,和前一个女岐不是同一个女人(我质疑:浇的嫂子可能叫女歧,古人常常根据一个人的德行为她命名,由于笔误两个女岐被混同了。以屈原的经历和水平绝不至于如此马大哈的。那么“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中的女岐是什么人呢?从先秦典籍中可以发现一类有关女人的具有共性的记载:凡是由于“感天而生”的女人都是氏族或邦国的始祖。这个女岐会不会也是一个始祖呢?

从《天问》所问的内容看,“按篇内事虽杂举,而自天地山川,次及人事,追述往古,终之以楚先,未尝无次序存焉。”清·王夫之《楚辞通释》所以屈原对远古女人的“感天而生”现象必有一问。这样的一问在全文中可能有两个位置:一个是放置在天象之后,女娲称帝以前,就是现在的位置;另一个位置是在谈到楚国人文历史时的段首位置。

按照历史的发展顺序,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应该是人类的“感天而生”在先,“女娲有体”在后,“女娲为帝”在最后。这样女岐在历史上就出现在女娲的前面。因为我们从历史记载可以知道,女娲时代人类已经超越“感天而生”的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思考男人和女人的关系了。例如:

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化作“交媾”解)                   《楚辞·天问》

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淮南子·说林》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山海经·大荒西经》

上述三则记载至少可以证明女娲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与男人的交媾,可能和女人的怀孕生育是有关系的。但是此前人类并没有认识这一点。(参见我的博文《感天而生》)屈原在《天问》中所问的“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显然是“感天而生”说的楚国版本,也就是说这个女岐极有可能是楚国传说中的他们的始祖。因为当时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始祖传说,屈原把女岐之问放在人事之首来问,说明他是把女岐作为一个类似“始祖”的角色在提问的。

屈原的这个问题完全可以有其他的提问方式,比如:

“简狄无合,夫焉取九子?”

“姜原无合,夫焉取九子?”

“女修无合,夫焉取九子?”

但是屈原没有这样问,在这里屈原的问题却是:“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正是说明女岐这个女人和楚国的祖先是有密切关系的。屈原没有为自己的女性始祖附会一个天神,说楚国人是某某天神和女岐感应而生下了楚国的第一位男性祖先。而只是客观地提出问题:女岐的九个儿子是从哪里来的?女娲不是也有十个儿子吗?这里屈原所说的“女岐无合”是屈原站在楚国当时的认识发展水平上的提问,并不意味着在女岐时代楚国人的认识。如果在女岐时代楚国人也只能将女岐无合而生九子归结于天神的感应。

如果女岐真的是楚国人的始祖,那么中国人是不是在长江以南另有一支或者若干支的发源地呢?他们和中原大地的中国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从这样的一个问题,结合《天问》的174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屈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非常独特。他的提问总是以客观存在为前提,所以《天问》中所有问及的问题我们可以视作当时自然界确实存在的现象。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搞清楚屈原当时所问的某种现象究竟是指什么?比如:雄虺,烛龙。又比如“伯禹腹鲧”。

值得一提的是:屈原的这种问天的次序并不能代表女岐在人类历史上先于女娲的存在,因为中国南北的进化时间上没有可比性。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南方土沃民窳,农业演进较晚,女系族制,行之较久,故其婚姻之法,亦与北方不同也。”

不过有一个前提现在可以初步确定:《天问》中的现象都不是荒诞虚无的,都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客观事实,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