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文解字》的幽默

(2009-06-05 07:47:16)
标签:

文化

分类: 远古史·甲骨文本训

   篆字“施”写作一个“也”字加反文旁。  

   许慎对“施”字的解释是:

  “施,敷也。”“敷”是什么意思呢?于是查到在同一页的“敷”字:

  “敷,施也。”  不熟悉《说文解字》的读者看到这里会一头雾水。

    这种两个字互为对方的释义的方法在古小学里有个名词叫互训。而互训是《说文解字》里最常见的释义方法之一,也是训诂学中一种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不过在涉及这个字的特例时,其中有个机关:“施”在东汉以前就是旌旗旖旎的“旎”字,所以东汉以前不叫“旖旎”而叫“旖施”而要查这个“施”字,在方字旁部首里查不到。而要到一个专门的部首方字旁加右边那个一撇一横,就是上面旌旗旖旎四个字共有的那部分。于是查到施:

    “施,旗旖施也。……巫马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文中巫马施是孔子弟子之一,古人名和字意义是相同的。

     攻《说文》者,不可以不知道这个关键。来看我的文章的都是我的客人,我得青眼相看,一般人我还真不告诉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