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真真”

(2011-05-20 07:32:26)
标签:

红楼梦

文化

分类: 品石录_芳情雅趣

关于“真真”的典故,唐代杜荀鹤《松窗杂记》上记载:“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可令生,余愿纳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颜如其言。乃应曰:‘诺。’急以百家采灰酒灌之,遂活,下步言笑,饮食如常。终岁,生一儿。儿年两岁。友人曰:‘此妖也,必与君为患,余有神剑,可斩之。’其夕,遗颜剑。剑才及颜室,真真乃曰:‘妾,南岳地仙也。无何为人画妾之形,君又呼妾名,既不夺君愿,今疑妾,妾不可住。’言讫,携其子却上软障。睹其障,惟添一孩子,皆是画焉。”可见,所谓“真真”,便是画中人了。

在第五十二回,在提到“真真国女儿”时,宝琴说:“我八岁时节,跟我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有人说他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因此我父亲央烦了一位通事官,烦他写了一张字,就写的是他作的诗。”

乍看起来,这“真真国”的女孩子,似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不过,有一句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和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又加了一句:“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说到“真真国”女儿,总归是离不了“画”。这位,怕也是个从画上走下来的美人儿。只不过,是幅西洋画罢了。那“真真国”女儿,“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看来,除相貌外,其内涵与黛、钗等人并无大异。

还有宝琴自己,在第五十回“白雪红梅”一节:“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对此,贾母喜的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

后来,便去了惜春的“暖香坞”。“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又亲嘱惜春:“不管冷暖,你只画去,赶到年下,十分不能便罢了。第一要紧把昨日琴儿和丫头梅花,照模照样,一笔别错,快快添上。”贾母的评价,其大意也是“和画上的美人一样”,甚至“实在画儿上的也没他好看”。只不过惜春画的,大约是中国画吧。

在第五回中,宝玉去可卿房中,见了一幅《海棠春睡图》,便有了一场绮丽的春梦。这幅画儿,似乎是施了魔法的,犹如《邯郸梦》中的卢生之枕。宝玉对着《海棠春睡图》入梦与可卿相会,犹如贾瑞对着“风月宝鉴”入镜与凤姐云雨。

到后来,春梦云散,飞花逐水。那梦中的人儿,自然是无处寻觅了。留下来的,大约就只有惜春的画儿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那幅《白雪红梅图》吧。

宝琴的《梅花观怀古》中有:“个中谁拾画婵娟”(此句似可与《桃叶渡怀古》中的“小照空悬壁上题”相呼应)。到了那时,对于“拾画”之人,宝琴等自然都成了画中婵娟(即“真真国”女儿)了。所谓“真真国”,便是在画中了(正所谓“入画”)。

在元妃点戏一节中,脂批指出:《牡丹亭》中的《离魂》,伏黛玉死。在此剧中,丽娘做了一梦,梦中与柳生相会;而那柳生,也做了同样的一个梦。实际上,在丽娘“离魂”之前,两人根本就没有见过面,不过是梦中相会罢了。“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用在柳生和丽娘身上,倒也贴切。

那丽娘醒后寻梦不得,于中秋之夜“离魂”。死前自绘小像,并有题诗:“近者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自云:“寄春容教谁泪落?做真真无人唤叫。”而柳生《拾画》后,在《玩真》(俗称《叫画》)中,亦有“向真真啼血你知么?”那丽娘,亦可谓“真真国”女儿了。

以“真真”为国名,可谓新雅。世人堕入红楼一梦,亦如贾瑞入镜,宝玉入画。所谓“真真”(画中人),便是“虚花”(镜中花)。在宝琴的《梅花观怀古》中,亦有“个中谁拾画婵娟”之句。作为“个中人”,因“真真”(画中婵娟)而彻悟,大约便是“虚花悟”了。

 

2006-11-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袭人的身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