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右卫镇不远,前行没多久就是杀虎口了。到了关口,我们没有下车而是观察了一下地形。为了寻找一个制高点,我们开车上了关城东面的一座山。到了山顶,果然如我所料,在这里山脚下的景象一目了然。
http://s6/mw690/59552a27te0bd6313ca45&690
http://s10/mw690/59552a27te0bd62f795d9&690
从山顶远望杀虎口。平地里起了一阵龙卷风,呼啸翻卷涤荡着大地。这景象颇有一番典型的塞外风光,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那句著名的唐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看来王维的千古名句在自然界中还是真实存在的,也正是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深切体会才造就了盛唐一代诗歌的繁荣!
http://s4/mw690/59552a27te0bd6520a7b3&690
沿杀虎口关城连绵而上的夯土城墙,这里也是明、清时期长城的所在
http://s11/mw690/59552a27t7cdfbd7de61a&690
http://s10/mw690/59552a27te0bd689b5309&690
4月初,山西和内蒙古交界处的高原地带还是一片萧瑟的景象。
http://s10/mw690/59552a27te0bd67d5ddd9&690
我们把车停在山顶,走到了城墙下面
http://s5/mw690/59552a27te0bd699fa9a4&690
准备上到城墙上面去
http://s10/mw690/59552a27te0bd6ae78779&690
站在城墙上面远眺,远处有一片风电发电机。黄土地之上是高原那种蓝天白云的景象,而尤为特别的是蓝天白云之下内蒙古高原这独有的连绵不绝荒凉破败的夯土长城。
http://s1/mw690/59552a27te0bd6c669fd0&690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一拥而上都搞风电,虽说风电是一种环保的清洁能源,即利国且利民,对于国计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风力资源相当丰富的内蒙古地区。可是,从一个历史文物爱好者的角度来说,现代的大风车在长城边上出现总是一件煞风景的事情。
http://s8/mw690/59552a27te0bd6d7e9867&690
城墙上遍布的衰草,宣告着这长城早已荒弃,也唯有好古者会来此凭吊一番。
http://s3/mw690/59552a27te0bd6e88e3d2&690
小疯和苗苗在拍前面的一座残破的烽火台
http://s4/mw690/59552a27t7cdfbe599873&690
裸露破败的夯土城楼记录着历史的沧桑,遥想当年,守军日日夜夜站在这里守卫着杀虎口,注视着来往互市的客商,警惕着远方随时袭来的蒙古铁骑......
http://s1/mw690/59552a27te0bd711c5090&690
杀虎口残长城附近的风电机组让这眼前的画面如同穿越一般,“大风车”的存在把人的思绪立刻从那千军万马的喊杀场面中,一下子拉回到现实这个“文明社会”。
http://s3/mw690/59552a27te0bd72593ca2&690
站在烽火台残败的遗址上远望那千沟万壑的蒙古高原,遥想着千百年来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为了土地、人口、资源等人类生存的各种要素,在这里或互市交流商贸往来、或血雨腥风征战厮杀。千百年过去了,不变的这是苍茫的大地,改变的是那曾经作为藩篱屏障阻隔中原和塞外的长城关隘......
http://s2/mw690/59552a27te0bd738a3911&690
如今,杀虎口关内的百姓再也不用整日提心吊胆地观望着烽火台上的狼烟何时点起,当内蒙古和山西各自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之后,当地人民的安居乐业在今天成为了现实。
http://s2/mw690/59552a27te0bd7490bc51&690
站在杀虎口东面的山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关口的地形。杀虎口居于两座大山的中间,正处在山西大同进入呼和浩特的交通要道之上。两山夹峙,视野清晰遥远。关口的东面,现存的一条连绵的长城点缀着几座敌楼沿着山势走来。当敌人来时,两山上的守军可借地势,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由此,险要的地势,也可看出当年这里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战略地位。
可惜的是,终明一代,杀虎口和右卫镇仍旧多次被蒙古骑兵攻破。可见明代尽管有着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也阻挡不了游牧民族进军中原的步伐......
http://s5/mw690/59552a27te0bd76428144&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