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龙门,天色尚早....我们终于在下午5点多的时候赶到了韩城的最后一个景点--党家村(韩城三个景点芝川、党家村、龙门离的都不远,可以一天游完)

党家村是一座完整而又特具传统意味的北方古集村落。党家村全村多数为党、贾二姓,因党姓定居在先,故称党家(贾)村,建于元至顺二年,依塬傍水、避风向阳,呈船形,静伏在葫芦状山谷中。站在山上一望,一片葱绿之中,房接房,檐连檐,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大气恢宏,古朴凝重。

从山上走下山谷,就进入了党家村。村里的格局布置不觉让人眼前一亮,党家村人明清两代经济富裕后不仅大兴土木,还非常重视文化修养。图中写有“惜字”二字的,是古时读书人写错了字的纸,不舍得扔掉,都放到这里存放,以示用心读书(现在这个是仿古的垃圾桶)

初见党家村的民居,顿时觉得大有似曾相识之感。的确,眼前的民居风格,与山西晋商大院(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却有几分相同!

党家村的建筑风格的确与山西的大院相似许多,也许是韩城靠近陕西省又或者是党家村最早的建立者来自黄河对岸的山西。游览中,我一直试图找到党家村建筑的特性。我发现:它既不同于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风格,也不同于山西晋商大院的高墙林立,它是陕西民居与山西民居的一个过渡类型。
党家村建立者,党、贾两家的祠堂。

大院门口这条斑驳的条凳记录着党家村的历史沧桑....

如此讲究的上马石和拴马桩,就是在达官贵人显赫一时的北京城,现在也难觅踪影了...


中国古代有“文官坐轿,武官骑马”的讲究,当我看到党家村有几家大户门口竖立着这种拴马桩和上马石时,询问当地人:“以前这家的主人是不是做官的”?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拴马桩不但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有些还是精美的艺术品。如今的北京城的老城仔细寻找,还可以依稀看到拴马桩的影子,但是绝比不上这里的精美和多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