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番对历史的长吁短叹之后,我们告别了司马迁祠,继续上西禹高速,到韩城的龙门景区
龙门古渡是黄河的咽喉,位于韩城市北30公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破“门”而出,黄涛滚滚,一泻千里。传说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称禹门,西禹高速就是西安到禹门的。人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指这里。黄河流经此地,破山峦而径出,泻千里而东流,据《名山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农”可越,故名“龙门”。

龙门古渡景点是开放式的,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括门票、停车)。这里和司马迁祠一样,同样是游人不多。从前的古渡,如今开发了电动船和快艇的旅游项目,因为传说中的龙门离渡口还有很远的距离。所以只能靠游船带着游人游览黄河这一景观!

龙门得名于大禹治水!《三才图会》载:夏禹定名龙门,故亦曰禹门渡。此处两山壁立,状尽斧凿,河出其中,宽约百步。岸边龙门山,又名葑山(铧兹山、安国岭),因形如笔架,又称笔架山。山多紫荆,故复称紫荆山。
古时曾流传鱼跃龙门的神话:每年三月冰化雪消之时,有黄鲤自百川清海游集龙门之下,竞相跳跃,一年之中,能跃上龙门者只有72尾。一登龙门,云雨随之,天火烧其尾。登不上者,点额曝腮。龙门每年十二月初,渡口为冰所封,次年三月惊蛰时冰消。龙门归为韩城八景之一,所谓“禹门春浪”即指此。
该地自古为晋、陕交通要隘,是兵家必争之地。如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城大战,秦从禹门东渡击晋,虏晋惠公。唐高祖李渊曾于隋大业年间(616年)从禹门渡黄河取关中。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将娄宿曾越龙门冰桥取陕西。明末李自成亦曾由此东渡直捣幽燕,推翻了明代封建王朝。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后勤部的支持下,韩城人民政府在黄河禹门渡口架起铁索桥,全长100多米。1972年5月,国家在禹门口建起铁路和公路桥,跨度144米,从此变天堑为通途。
这就是龙门铁桥,它连接了晋陕两省,图左为山西省,右为陕西省。

河对岸山西境内,可以看到在崎岖山路上前行的大车。一边是黄河,另一边是陡直的高山!



既然来到这里,不坐船看一下河宽不足40米,河水奔腾的禹门,未免遗憾。大船开的慢,要40分钟才到,所以决定坐快艇,节省时间。从图上可见,此处山势,的确如书上记载,是直上直下的“两山壁立,状尽斧凿”,果然名不虚传!前方的拐弯处(往左)就是河宽不足40米的禹门口,禹门口也是黄河晋陕大峡谷的终点!

快艇的速度极快,船到了龙门口,突然一下折回了,等我想摆好姿势再拍的时候,有不少的景致根本无法留下了。因此抓拍下来的这些更显不易了,(前方的河道变窄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的龙门)我想:卡片机使用方便不容置疑,但是下次出游如能把摄影装备更新一下,可能会留下更多精彩的瞬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