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汉卓律师事务所
韩冰
小区里一个美容美发厅改名了,但装饰装潢没变,原班人马没变,经营项目也没变;每个美发师腰间挎着所有美发用的工具,没有放置工具的小台子;大门入口处旁一个收银台,没有专门收银的人。我进去的时候,有人招呼洗头,看样子像个小工。洗头过程中问我需要什么价位的美发师,我问都有什么价位,洗头工一一做了介绍,我问有什么区别,洗头工说价位不同美发师的级别不同,最贵的是“资深”美发师。我说我头发不多也不要什么形状只是剪一剪轮到哪个就哪个剪吧。
洗过之后,洗头工先让我坐到一张椅子上,示意旁边一位聊性正浓的美发师过来,那位美发师岁数不大,看了我一眼摆摆手;洗头师傅就让我坐到旁边另一张椅子上,叫过一位明显比那个拒绝为我剪头的美发师年龄更小的,问我这个行不行,我说可以,随便哪个都行。于是,这位显然不属于资深的美发师开始为我修理头发。
持续了约半小时,他依然很是认真,我说差不多就行了,不要什么发式,自然剪短就行。“非资深”美发师说,边角要有形状,长的地方可以自然剪短。修剪头顶的长发部分(相当长)时,看出“非资深”美发师要刻意在左额留下一些,以试图遮盖秃秃的额头,我说不必偏,直接剪短就可以了;依“非资深”美发师以往经验,大多秃头者可能都愿意遮盖一下,于是再次确认是否左右两边一样长,在我给予肯定答复之后几剪子下去,就成为我需要的“样式”了。
剪完之后结账的价格,使我确信属于“非资深”价格,而且结账之后,马上给“非资深”美发师一张单据类的东西,“非资深”美发师确认之后自己装入腰间的小包。
看来,这个美发厅的经营结构与有些律师事务所大体是相似的,即投资人投资租赁经营场地与装修,以符合经营所需条件,然后根据相应的工位招聘美发师。洗头工其实也是兼职收银员(穿着围裙),如此打扮的只有一个,当属于美发师“共用”。现在,有些颇具规模的律师事务所,在经营方式和经营结构上其实大抵如此,租赁办公用房,律师租赁办公位,事务所按不同比例与律师分成;至于服务质量如何,就看直接提供服务的人了。最初不愿意为我服务的,我估计应属于“资深”美发师,可能不是因为我头发少工作量小,而是耽误不起这个功夫,不屑于为一个收费不高的脑袋亲自操持。而那个“非资深”美发师也许跟新手律师相仿,只要有业务需要什么都可以,在实干中又积累经验又有钱挣(尽管不多)。不过,他们与“非资深”律师的区别在于不需要自己去拉客户,属于坐商的性质;而那些在看守所门前律师所,就好比大街上撂剃头挑子的,只是撂的地方相对固定一些而已。这是服务的性质所决定的。毕竟需要剃的脑袋满街都是,看守所不能到处都有。可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却有不少类似。
问题之一,质量意识。美发师只管经营条件不管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那些美发师;美发厅的档次决定了收费的基本标准,然后在设置不同级别的美发师供消费者选择,这比同一个美发厅既投资经营又养美发师养小工来得合适。可是,只提供经营场地不提供服务的,一旦砸牌子还是投资者自己承担的;甭管哪个级别的师傅,不如意了可以扭头就走,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美发厅关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个问题,美发厅解决不了,相信存在同样问题的律师事务所也解决不了。
问题之二,服务性质。剃头质量不好,过段时间长出来可以再剃;这个美发师水平不行,可以换一个“资深”的,这家美发厅服务差可以进另一家的门。总之,这种消费和服务是多次性的。而一般性的法律服务都是一次性的,谁也不会这个月打次官司,下个月被判次刑。所以,律师事务所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好往往很难挽回造成的影响。而出租摊位式经营的律师事务所,业务都是律师个人拉来的,不管服务得好坏,律师事务所不能给人家调换;可是服务质量最终承受的却是委托人,不好了也只能受着。
问题之三,规范经营。自行经营美发厅聘用的美发师不能挑肥拣瘦,头发再多再少,也得给人家修剪,而且还得修剪得体,客户满意;出租摊位式的美发师就要考虑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样时间做个女式美发的收入当然比给我等要合适,所以,“资深”的宁可不干也不愿赔本赚吆喝;“非资深”的可选择余地自然不大,只能薄利多销。像很多小律师不计较收费一样。可是,有些小律师却不如“非资深”美发师,前者,有些收了费给人家糊弄;后者,还是要尽可能认真负责。之所以不同,倒不是律师的素质真的不如美发师,而是很多小律师不指望会有重复消费的。
问题之四,加强培训。要提高质量就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出租摊位的只关心如何收取摊位费,而自营的就必须考虑质量。提供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培训。提供服务者除了自身应具备基本的技能之外,必须进行整体技能、技巧与素质的培训。这些对于出租摊位的经营方式而言自然有些多余。培训需要成本支出,得到技能的并不一定即时见效。不管插秧的,谁在乎怎么收割。
凡事成功者必是敬业者(如果非要拿偶尔花两块钱中大奖的来比,我也不愿意抬这个杠,况且那也不是成功者的标志)。敬业不一定就能成就律师职业,但凡有所成的都离不开敬业。本人徒步上班途经一人行过街天桥,见一人匍匐在地乞讨,日日往复,得见其讨钱的碗里总是空的。一日忽然领悟:那乞丐身下铺一床褥子,虽一刻不停磕头,只是磕在自己弯曲在头部的臂膀里。但见他年龄不过五十,好胳膊好腿。原来就是乞丐不敬业也难掏得钱的。
由此说来,律师与美发师,其行业特点颇有些相似之处;就拿今天为我修剪的“非资深”美发师来说,下次我可能不需要美发厅安排更愿意直接点他;虽然他的技术可能不如那些“资深”的,但他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修理的“成果”是我可以接受的。或许某一天他也“资深”了,但如果继续认真下去就可能成为美发大师,“资深”的不一定就能成大,够了年头混个“资深”不难,难在由“资深”到大师的质变。律师行业莫不如此,混迹多年的,也可落个“资深”的名号,但未必名副其实为“大律师”,其中除了那些必须具备的素质之外,“敬业”应该是贯彻始终的,否则,不管挣多少钱,也不过落得只是一个装满讨钱碗的乞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