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节

(2009-02-01 23:51:17)
标签:

育儿

重庆

美食

鞭炮

坡坡

杂谈

分类: 与心情有关

北京市汉卓律师事务所

韩冰

    夫人带着女儿提前回重庆去过节,我稍后几天赶到。已经很多年没有去岳丈家过春节了,这次有点儿“恶补”的味道,一下子住了八天。八天当中,领教了重庆一月的寒冷,领教了重庆过节的火热,也领教了另一番与北京不同的春节。

    记忆中小时候过春节,好像没有不下雪的时候;皑皑白雪更加烘托节日的气氛。今年倒好,居然一次覆盖大地的雪都没有,除了寒冷,除了狂风,没有了北方冬季的代表作。小时候过节,基本就是几个主题:吃好的,穿新衣,放鞭炮。年长之后,这些就不再是追求过节的内容了,或者说,换了不同的内容;不再只是为自己过节,同时要为父母、为孩子、为许多需要过节的人。前些年北京春节取消了燃放鞭炮,就千方百计跑到允许放炮的地方去营造过节的气氛,毕竟只有旧历的新年是要放鞭炮来驱“年”鬼的。

    上次到重庆过春节住得时间很短,而且是在宾馆里,没有感受到重庆冬季之寒冷。此次23号到重庆,正是重庆入冬之后最冷的一天。虽然房间里也有空调和电暖器,可是只要出了这个房间,立刻感觉一种刺骨的寒冷。女儿提前几天去的,从来没有体会过家里外面要穿一样多。早晨赖在被窝里不起床,还说“重庆有点儿冷啊。”第一天,我就盖了三层棉被,穿着“三保暖”入睡,脑袋露在外面,感觉还是冷。我原本是怕热不怕冷的人,想来,那是因为北方冬天虽然冷,那是冷在外面,家里是暖融融的。看来,不是真正不怕冷,而是没有体会真冷。

    与重庆同在一个气温圈的还有灾区,我想,那些人如何抵抗呢。

    重庆美食是出了名的。此番与亲朋好友几次聚餐,真的领略了能“一个月吃不重样儿”。重庆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麻辣,最出名的就是火锅。可能就是因为要抗拒寒冷的缘故吧。其实,也不尽然,重庆夏天的火锅一样火爆的,也许那是为了出透汗的缘故吧。我对重庆美食的感性认识,主要来自于,走进任何一家、哪怕是不起眼的小店,做出来的东西都很可口;这可能是重庆文化的组成部分吧。

    重庆在“直辖”之前隶属于四川省,现在“直辖”过了十年,活像个十来岁孩子一般地“不安份”,处处洋溢着一种热闹和喧嚣。第一次去重庆过春节将近十年前,真可以用今非昔比来形容。重庆这些年,简直就像个大工地,主城区的变化可称之为日新月异。十几年时间,让一个西南内陆城市,一个长江、嘉陵江环绕的城市,变得明珠一般。这种感觉,到了晚上是印象最为深刻的。山城的夜景很美,这是很多年前就已经名扬的;现在由于两江岸边的高楼突起,到了夜晚,那种星罗棋布、错落有致的景色,实在是其它平原城市无法比拟的,如果不是身处其中,甚至都是难以想像的。

    女儿去年过春节不满一岁半,好多事情还懵懵懂懂,今年的感觉大不一样了。嘴里嚼着微辣的鸭翅,不停地说“有点儿辣”,可吃完了这一口还接着要下一口。对于坡坡槛槛的路,累得呼哧呼哧,倒也是乐此不疲。天天闹着要出去,对于她来讲,既有过节的兴奋,也有一种全新环境带来的兴奋。看着与自己一般大小的孩子,主要凑过去搭腔,让突然聆听到普通话的孩子有些猝不及防,俩人之间似懂非懂地交流,不几天她就偶尔蹦出几个“重庆腔”来。外面寒冷中夹杂着小雨,形成了那种特有的湿冷。躲在家里出不去,就寻思自己玩耍,拿着生米往嘴里放,说她“你什么人呀”,她说“我中国人”。总是像在北京家里一样,从外面回到房间就脱衣服,好像仍然不习惯总是穿着棉服的生活。今早醒来突然发烧,开始变得有些蔫蔫的,稍好一点儿,又嚷嚷着要出去“耍”。

    大人的节是已经过完了,孩子的还再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