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很难说不是在作秀

(2008-07-26 23:04:54)
标签:

环保

环境大使

马军

汪永晨

吴立红

江河污染

怒江

太湖

作秀

杂谈

分类: 与司法有关

北京市汉卓律师事务所

韩冰

    “中国环境大使”是由环境保护部授予环保公益事业社会公众代表人物的称号。200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境保护部)为推动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决定设立“中国环境大使”。

    作为中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称号,“中国环境大使”不受国别、种族、年龄、职业限制。“中国环境大使”的职责是:积极向公众进行环境保护宣传,以身作则,为公众树立积极健康的文明形象;以“中国环境大使”的身份,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有关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方面的社情民意,反映破坏环境的事件和行为,并对其所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以“中国环境大使”的身份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环境大使”是国家级的环保宣传与社会监督人士的专属荣誉称号,未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使用。

    “中国环境大使”每两年一届,并应于本届期满前6个月开始下一届的推荐工作。 
                                                                  ——摘自网上介绍

 

    晚上,闲来无事打开电视,看到环境保护部搞的第三届“中国环境大使”颁发仪式的晚会。晚会照例场面宏大,灯光、音响效果俱佳,著名主持人主持,社会名流云集。无更多时间观赏,遂上网通览,得前述简介。细心品味揣摩,乃得出其真谛:不过是一场“环保秀”的盛宴。

    为何?

    至今三届“中国环境大使”,得该殊荣者共三十位中,粗略统计竟有二十多位是知名艺人或知名的媒体人,其它领域人士全部加起来不足三分之一。若都是艺人或媒体人,称之为“中国环境大使”恐怕就太名不副实了,不如改为“中国艺人环境大使”。可是,若由环境保护部颁发此项自然没有文化部来得妥帖。既然是环境保护部颁发,又直接与环保有关,都给了艺人怕也实在说不过去。要有些陪衬的才能把这个“秀”做足;同时为了表现其代表的广泛性,也需要小学生、大学教授适当陪一陪。

    前两届颁发现场的盛况很遗憾无缘从媒体亲眼目睹,第三界有幸观之,其现场舞美、灯光等均属一流(包括摄像),想必消耗不少银两。不知此等规模、档次的“秀”是否由“国家环保部”买单,更不知这一单有多大。绝对不是十万八万能打发了的。环保部此项支出一定是单独列支,国家审计署不用看凭证也该能估计出来。当然,将那些出场费、服装费等等列为“中国环境大使”颁发仪式之费用一并报账,既满足了“秀”的要求,也避免了与媒体欢庆之嫌,实在两全齐美。

    统观三界颁发名单,没有那些长年为中国环保做出巨大贡献的代表人物、领军人物,难道是他们不如表现“爱心”的艺人们有资格充任“中国环保大使”?其中,没有看到与胡锦涛主席同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6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人”的马军,没有看到获得中国环保最高奖“地球奖”的“绿家园”领袖汪永晨,没有看到2005年度CCTV感动中国人物提名的“太湖卫士”吴立红……。而那些成为“中国环境大使”的艺人们,哪一个曾经在环保领域有过什么令人称道的作为。难道就是因为“中国环境大使”是由中国环保最高管理机关颁发,这些NGO(非政府组织)的人士就没有资格获得?还是因为他们所做的抗争相当多是针对环保管理机关的?

    环保部颁发“中国环境大使”的真正意义何在,真正目的是什么应该非常清楚了。当然,因为将其定位于中国环保领域之“最高”称号,只能颁发给他们愿意颁发、并非真正起作用的人。因为,享有此“最高”殊荣的人,可以“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有关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方面的社情民意,反映破坏环境的事件和行为,并对其所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虽然在前面一长串的行为面前没有任何修饰词,但实质上是政府授予的“权力”。试想,掌握了这些权力的人并非是懂得环保的人士,并非是致力于环保的人士,相反,真正需要向反映“社情民意”的,反映破坏环境的,国家最高环保机关却无法听到,只是因为没有那顶他们授予的桂冠。所以,每天报告中国河流污染情况的只是马军等几个人的小组,多年来为阻止怒江建设水电站奔走呼号的只是汪永晨等几个人,面对太湖严重污染只身搏斗的只是吴立红。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环保人士为中国环保事业在默默奉献。但他们统统没资格充任“中国环境大使”,因为,政府并不需要他们来充当门面;因为,政府知道一旦给予他们最高殊荣,他们绝对不会充当门面的。

    所以,“中国环境大使”,谁能说它不是一个“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