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习习与舞蹈 |
三、《云南映象》:从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
自然有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之分,第一自然是原生态的自然,第二自然是文明人创造的“自然”,我们的民间活态文化正是生存在第一自然当中,她蕴藏着更深层的文化基因。《云南映象》显然属于第二自然,虽然它现在还包含着第一自然的因素即:70%以上的演员都来自民间,来自于云南的田间地头,完全是非专业的。杨丽萍说甚至还在放牛的时候,就因为吆喝了一嗓子便被看中,请到舞台上。到目前来说,这仍是该歌舞集引人瞩目之处。因为台上的演员们做到了状态上的极度投入,没有矫揉造作和虚假感觉。《云南映象》既然要长久地演下去,这些农民们自然会在大都市里长久地待下去,他们的生活会距离原生态的田间地头生活越来越远,他们生活的“城市化”必然会带来很大程度上心态的“城市化”,在豪华的舞台上,农民们不仅学会了谢幕,还爱上了鲜花和掌声;在都市的生活中,农民们喜欢上了牛仔裤和耐克鞋,心态上的变化会逐渐使《云南映象》变味吗?换句话说,当他们越来越“专业化”和“城市化”后,他们的内心和想法还会和肢体相通吗?尤其是对于这些年轻的正在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青少年来说。
杨丽萍从艺术家个人的角度上着手,认为她一个人是不可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的,那种“打歌打得太阳升,打起了黄灰做得药,打歌打得太阳落,只见黄灰不见脚”的狂欢场景只能靠群体的力量去表现,杨丽萍因为痴迷于此,就将几十位农民带出了他们本来的生活。演员为什么来参加《云南映像》,杨丽萍很清楚:“很多人来这里就是想改变命运。”我不禁又要问,《云南映像》跟这些农民演员们签下了多久的演出合约呢?《云南映像》的第二集、第三集……还会启用农民演员吗?《云南映像》剧组如何面对可能发生的演员流失和替换呢?如果剧组中有人因多种原因不能跳了,如何进行替换呢?是用专业演员替换呢?还是再去寻找农民?《云南映像》剧组采取怎样的标准替换演员?
现代文化对他们会发生怎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城市的现代生活会让他们对自己原本生活产生怎样新的认识?走出去了的田间农民还能重回他们本来的生活吗?他们真能回去教村民们跳舞台上的“原生态”舞蹈吗?对此,杨丽萍认为:他们年纪大了,或者是跳不了了,有别的新演员来了,他们就得回去,他们肯定要回去结婚,他们不可能在城里找一个媳妇呀,他们总有一天要回去的,他们老了他肯定要回去。他怎么可能在离开《云南映象》他会有别的事情,他们肯定要回到村子里,并把这种民族歌舞又带回村里,教给他们的后辈。我们希望是这样。但杨丽萍的愿望能达成吗?至少在今天,喜欢上了牛仔裤和耐克鞋的年轻孩子在媒体上公开表示,他们已经不想回去干农活了,因为他们现在一心只想跟杨老师一起跳舞,他们坚信这个剧组不会解散,即便解散了,现在的他们也不想回去干农活了。
对于演员对现代化的向往,出身白族的杨丽萍也更为理解:“你不能下去对他们说,哎呀你们怎么不穿绣花鞋了呢,绣花鞋多漂亮多舒服啊;你们房子上怎么都贴瓷砖了?他们不一定理解。他们会想你穿皮鞋,住高楼大厦,开汽车,却要我们骑马。你们像看动物一样看我们。”杨丽萍来自于民间,成名于城市,重又回到民间寻根,城市生活使杨丽萍有了市场意识,也使她保持着农村妇女难以企及的青春美貌,还使她的着装显露出时尚的民族味道;而这些乡亲们将来会走怎样的路,一切还只是未知数。
杨丽萍的《云南映象》让我想起了多年前张艺谋的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该片是张艺谋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这部影片以独特的视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表现了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中存在的令人关注的问题。该片选用的都是非职业演员,他们从未经过表演训练,但是他们却以其质朴真挚的表演演绎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没有套路,很真实。因为真实的生活是多年养成的,演员是演不出来的。换句话说,这部电影演员的成功决定于他们身上的非演员因素。其中的所有角色,都是由非职业演员在“张大师”的苦口婆心的说戏下完成的。而影片中的魏敏芝(现实生活中她也叫这个名字),更是张艺谋在数千个试镜的孩子中千挑百拣选出来的。十三岁的魏敏芝,因为主演该片,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不过,张艺谋却对媒体的炒作相当反感,认为媒体的误导,会对年纪尚轻、以当老师为志愿的魏敏芝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凡是要采访片中小演员,一律得经过张艺谋的同意。但是,这一切仍然点燃了农村普通女孩魏敏芝心中的导演梦。2004年,随着导演梦的破灭,魏敏芝的电影梦想也随之而破灭。对此,其实张艺谋早已说穿了真相,魏敏芝的演出是本色演出,刚好能在《一个都不能少》中发挥她的作用,若想再进一步,那条路可远了,而她也不具备董洁或章子怡等人的条件。参与《一个都不能少》的演出,极可能就是小魏一生里最大的成就。魏敏芝结果还是跑到北京做入行的尝试,她选择了导演系,或许以为那不必以貌取胜,却不明白,进入导演系的要求更苛刻。
近20年来,杨丽萍几乎已经成了舞蹈界的一个神话,因为至今都没有第二人能获得广泛的观众缘。杨丽萍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所做的一切自然也不平凡。但参与《云南映象》的那么多本色演员仍只能算是普普通通的平凡的人。杨丽萍改变了他们平凡的原生态生活,让他们在舞台上表演“原生态”的生活,杨丽萍也让他们更多了一些城市梦想,而无论是否现实。原生态的活态民间舞蹈需要活态的文化和活态的人,即便是“原生态”的《云南映象》也需要活态的人参与,而当活态的人发生改变时,《云南映象》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随着越来越多擅长民间歌舞的农民因《云南映象》而走出田间时,真正的活态原生态又会面临什么呢?
实际上,“原生态”的《云南映象》正在改造真正的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