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音乐剧舞蹈文化 |
分类: 习习与音乐剧 |
1921年,音乐剧《奇异的非洲舞步或“曳步舞”》介绍了一种叫“查尔斯顿”的舞蹈,美国黑人舞蹈家詹姆斯·哈斯金斯在他的《美国黑人舞蹈》中说:“这部音乐剧带来了一种绝对的爵士舞狂潮”。剧中展现了“爵士舞,包括当时每一种时兴的舞步,尤其是踢踏舞步,正是这部音乐剧使得踢踏舞更加正规”。纽约的白人们突然感到黑人舞蹈不再是那么下等、低级了,白人青年对爵士舞的狂热,仿佛是在说,“爵士舞是快乐的门票”。这部音乐剧也将踢踏舞介绍给了白人观众,黑人音乐剧在白人对舞蹈的狂热中成为了一种时尚。
“查尔斯顿”通过黑人的歌舞秀“丽莎”而走红,不过直到1923年一部《狂跑的荒野》中那首为踢踏舞者皮特·奴吉特和德比·维尔森创作的“查尔斯顿”舞曲的推出,这种舞蹈才日渐普及。1924年的另一部音乐剧《戴娜》则将“黑屁股舞”介绍给了观众。早期的踢踏舞者还经常跳一种叫“公兔的翅膀”的舞蹈。这时,美国的音乐剧呈现出了一种新的面貌,反映着一种新的、时尚的、有节奏的生活,一排排漂亮的时尚女郎在爵士乐的伴奏下跳起了最时髦的爵士舞。这种热潮一直持续到20年代后期。它的衰落是由于经济大萧条以及逐渐老套的噱头吸引力下降造成的。
非洲的节奏给新时代的音乐和舞蹈动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南方到百老汇,从百老汇到舞厅,德·米尔曾在她的《美国的民族舞蹈及其流行形式的演变》中描绘了查尔斯顿这种曾经风靡美国的多变的流行舞蹈:“大约是1924年,幽默并富有刺激性的查尔斯顿出现在南卡罗莱纳州的码头,紧接着就在青年学生中流行并形成了比赛。伴随着爵士乐,这是一种很难跳的舞蹈,但富有刺激性和幽默,并且充满了新意和创造性。”爵士乐使这种舞步更加放纵刺激。
黑人的舞蹈天赋使不少舞蹈形式开始流行。黑人的确为自己发现了一种丰富而令人肃然起敬的娱乐性舞蹈。娱乐性舞者现在对于能使旁观者赏心悦目的优雅动作已经不感兴趣了,吉特巴舞和大苹果舞的产生就是明证。
人们逐渐更加清楚,对于娱乐性舞蹈的要求“不是去教授风度和道德”,而是去“召唤它为那些最初产生出双人舞那充满活力而富于创造性的冲动,提供一个自发性发泄的空间,这些冲动从根本上来说,是对男女相互为伴的快乐的承认,并不仅包括了求爱中抒情和激情的方面,而且包括了同属这种坦率而健康的寻欢作乐”。舞伴彼此增加了舞蹈的难度,使它有了一种杂技般的效果。这种舞蹈比赛以哈雷姆舞厅最为著名。20年代的吉特巴(大苹果舞)和30年代大乐队时代的林蒂舞都是很难跳的舞,它们有些卖弄,却丝毫不淫荡。这里性感变成了一种反应敏捷和速度的比赛,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在跳这种舞步。
至于为什么叫“大苹果舞”,则源于纽约的外号叫“大苹果”。据《美国俚语辞典》,任何大城市都可叫做“大苹果”,因此不仅仅指纽约。在第二义中又指一个城市的主要商业和娱乐区。另有一义是指一度流行过的一种节奏快的爵士音乐舞蹈吉特巴舞。原来在爵士乐流行的时代,许多在全国各地小城镇巡回演奏的乐师都渴望到纽约演出,以获得成名的机会。当时他们中间流行一句话:“树上有许多苹果,但到纽约去演奏是演奏大苹果。”于是一个名叫“大苹果”的吉特巴诞生了。接着纽约黑人区哈姆莱开张了一家叫“大苹果”的夜总会。从此“大苹果”成了纽约市的外号,但它主要的含义还是各行各业艺术家证明自己成就的试验场的意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