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12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城市等级化管理体制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一些城市在城镇化改革上并不积极,排斥农民工进城落户。城市精英担忧公共资源被分享,对外来人口的排斥性增强。
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是52.6%,有7.1亿人口纳入城镇化进程。但目前户籍城镇化率是36.3%,意味着有2.3亿-2.6亿是外来人口。
李铁认为,过去用外贸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现在用消费来拉动经济发展,而城镇化是消费的重要战略举措。这些人如果真正转化为城市居民,将带来巨大的消费潜力。
李铁强调说,城镇化是未来拉动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将推进一系列重要改革,户籍制度将推出重大改革。中央态度是明确的,未来要从根本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但涉及到2亿多外来人口,要有序地稳步积极地推进改革制度。同时,地方政府应该建立正确的发展观,要弄清楚解决户籍人口还是非户籍人口面临的问题。在未来城镇化进程中,将对户籍制度改革做出进一步解释和规范。
他认为,如果在未来5-10年或更长的时间内,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解决上述这些问题,首先一定会带来住房需求或租房需求,把外来人口的长期消费趋势转向城市。他们在城市定居,接受教育,一定会带动包括各类工业品需求、教育、医疗等服务的需求。
李铁指出,很多人把农民进入城市的成本估计过高。以重庆为例,平均每人的城镇化成本在10万元左右。这其中三分之二是社保成本,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剩余的部分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改造、保障房建设,以及医疗、教育等资源分配上,而这部分成本可以通过十几年来完成。此外,大量农民工并不在城市购房群体中,主要是租房群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