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与现代企业的差距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央企高管薪酬依旧存在着诸多“盲点”:央企负责人亦官亦商的身份导致激励含混不清,“真实”薪酬成谜;企业业绩下降,高管薪酬反增“怪相”频出;80多岁独董也拿高薪的现象间或出现……
也有报道说,央企上市公司动辄亿元的“招待费”引发各方关注,其中中国铁建年报中“业务招待费(不包括打点费用)”一项达8.37亿元居于全部上市公司首位。据央广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中国铁建监事会主席、纪委书记齐晓飞不认为巨额招待费存在问题......
像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怪现象,对于一个真正的现代企业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既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也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这样的央企体制,即使经历了系统的现代企业治理,也难以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转。因为那只不过是重于形式,而缺少内涵。
首先,政企不分是央企的最大弊端。依托在权力(政策)与垄断的双重保护下,即使能获取高额利润,大都是资源垄断或资源整合的成果。还时常享受着财政、金融的特殊支持。对于央企高管来说,决策权力大,经营风险小;高职位重于高业绩;即使业绩不佳难以胜任,也可以调回政府部门当领导。
其次,要建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经理人制度。唯有经营权独立,才能有真实的经营业绩与绩效考核。企业业绩下降,高管薪酬反增等怪现象才能杜绝。唯有靠制度把关,才能判定巨额招待费是否存在问题。
再则,央企应该是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应该是世界同行业的佼佼者,或领军者。那么,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持续多年的改革创新,也付出了昂贵的学费,创新机制和创新产品在哪里?
然而,在梳理2012年央企上市公司年报中,却发现了“80多岁独董”依然在拿高额年薪的“创新”。
据中国石油2012年年报,年龄最大的独董为刘鸿儒,82岁,现任中国石油独立非执行董事,任期是2011.05-2014.05 ,其中2012年年薪是22.2 万。据悉,刘于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经济系,获得副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此前,2011年《京华时报》也报道称,央企多拥有七八十岁的独董,而且多是前高官或其他央企领导。如年龄最大的是中国神华的独立非执行董事黄毅诚,这位独董已经84岁高龄,从中国神华领走的2010年1-6月报酬为22.5万元。黄毅诚曾是能源部部长、前国家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缺少透明度、缺少权利与责任制约、缺少监管机制,央企身上有太多政府的影子,摆脱不掉。更因为央企高管可以名正言顺的拿高薪、支配财富,所以许多人愿意在高官与高管中互动。
真不知道,央企应该算作什么样的企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