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民何以跪谢记者

(2013-04-26 07:34:49)
标签:

抗震救灾

灾民跪谢记者

救援应急机制

财经

http://s8/mw690/5951c29dt7c5265b256a7&690

     一组有关地震灾区的图片报道,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4月23日,在四川雅安市宝兴县灵关镇安平村八组,两名老人见到记者,突然下跪感谢记者的到来。 据介绍,宝兴县灵关镇安平村八组在山中,震后少有人来救援,物资极度缺乏。

两位刚刚经历地震灾难,在饥寒交迫的状态下艰苦生存的老人。见到记者,如同见到救星一样,激动不已,就地跪谢记者的到来。此情此景令人伤感。

作为前来采访的记者,对老人是有救命之恩?还是解难之情?还是能够给予他们安稳的未来?这些都不是,也不能。那么,老人为何要对记者行跪谢之大礼?!

从记者的摄影报道来看,安平村震后房屋受损严重(但没说是否有伤亡情况),震后少有人来救援,物资极度缺乏。一名老人一天仅有一碗方便面。部分村落在偏远山区,灾民只能背着背篓下山领取物资。天全县灾民多数无帐篷,自建躲雨防震棚。

首先,老人下跪是在传递着呼救信号。在难以遮风避雨的自搭帐篷下,一天仅吃一碗方便面。的确难以生存。其二,说明加强对偏远山区居民的救援也是救灾的重点,不能让这些在地震中幸运存活的居民,因救援不及时,饥寒交迫而危及生命。其三,暴露出我们的应急救援机制不健全,救援措施不到位,在抗震救灾工作中顾此失彼。

如果此篇报道的内容真实,可以看出,对于像宝兴县灵关镇安平村八组这样的偏远山区,缺少统一部署的援助和组织关怀。靠“灾民只能背着背篓下山领取物资”的方式,很难解决所有灾民必要的生活物资保障,特别是对于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者来说,如果家里缺少青壮年,就难以“背篓下山领取物资”,即使靠邻居给捎带一部分,也难以保障他们最起码的生活所需。

记者不是奋不顾身抢险救援的解放军官兵,不是夜以继日救治伤病的医护人员,不是无私奉献服务灾民的志愿者,灾民跪谢记者令人不安。

灾民跪谢记者的报道和两位老人跪在震区土地上的照片,也犹如一场强地震,震撼着许多读者的心,网上评论有上万条。有网友评论说,其实我看到图片很心酸,我们经历了汶川地震,我们的救援应急机制还是没有建立起来...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真的吸取教训,让老人不再下跪。

    抗震救灾的第一要务是抢救生命。但抢救生命与维系生命同样重要。而抢救生命远比维系生命要艰难得多,甚至要付出无数倍的代价。因此,在竭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脱险灾民的生活和健康。因此,我们的抗震救灾工作急需再加把劲,特别是,救援工作绝不能留死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