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界正义

(2018-07-24 07:00:00)
标签:

王雁林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
跨界正义

 

 

 

这回疫苗的事儿爆出来后社交媒体上那副群情激奋的样子真是似曾相识。记得就在不久前,红黄蓝出事那会儿,也是一样一样的。还有长江学者沈阳教授性侵的时候,还有崔永元曝光娱乐圈的时候……

 

纷纷扰扰当中,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红黄蓝出事儿的时候,整个教育系统都是沉默的;长江学者沈阳教授性侵时,高校都是沉默的;崔永元爆料时,娱乐圈是沉默的;这一次,医药卫生系统是沉默的。似乎所有人都约好了一般——当坏事发生在别人的圈子时,一个个都是嫉恶如仇的样子,恨不得把“替天行道”文到自己脸上,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正义。可一旦坏事就发生在自己的圈子里,就都讳莫如深起来,生怕呼吸都会招来横祸,装死装得就差在家门口贴一副白对子了。

 

我管这种叫做——跨界正义。

 

很多人是喜欢跨界正义的。在别人的圈子里公开指责不专业,昧良心是很爽的事情。毕竟要这么说自己圈子里的问题,可能真会被“灭口”吧。

 

 

之所以现在流行跨界正义了,可能是因为有种叫“生存哲学”的物质在起作用。在大多数的认知当中,生存哲学就是——与人为善,和气生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当然就不允许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讲求正义,因为讲正义是要揭露的,是要辩论的,是要斗争的,是要得罪人的。而揭露、辩论、斗争就是太得罪人了,会让生存环境恶化,这是万万不行的。

 

前一阵有个公关公司暴力裁员的事闹得沸沸扬扬。本打算写条这方面的稿子,于是采访一个做HR的去了解公司裁员方面的一些事儿。

 

当对方知道我的采访意图后,犹豫着说:呃……这个我就不说了吧?人家公司有人家公司的制度,我也不太了解,不方便说。

 

我不死心:那你就说说什么情况下裁员属于合法,什么情况下裁员属于暴力裁员吧。你是专业人士,这个也不涉及公司秘密。

 

他回了句:你去查《劳动法》吧。

 

那你们HR行业裁员一般会有什么套路呢?

 

……

 

彻底没有了回音。我们当然不能说这个人没有正义之心,至少在红黄蓝出事的时候,他还是很激愤的。转了特别多文章,不论是传言还是谣言一天要转十几条,而且每条必有评论,翻着花样谴责幼儿园,主题只有一个——丧尽天良。这种正义感估计他平时是零存整取的,只有到别的圈子出大事儿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

 

 

很多人的正义感容易跨界也喜欢跨界。大约是因为,人们都希望别人都是好好的:专业敬业,勤谨认真,克己奉公,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毕竟如果真要是这样的话,那真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但好消息是:大家都这么想的;坏消息也是:大家都这么想的。

 

很多人都在指望别人能够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而自己的工作则得过且过。毕竟,相比于兢兢业业,苛责他人容易得多。所以,当有个什么圈子出问题了,立刻就会一窝蜂冲出来好多人在那指指点点,仿佛自己没有事情可干一般。于是,这就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循环——盗贼谴责强盗过于明目张胆,盗贼谴责骗子过于阴险狡猾,而骗子谴责盗贼猥琐卑劣,仿佛在谴责他人的那一刻,自己就是个好人了。

 

曾经——事实上就在前天,有个做p2p的人在我的圈里。想来他是一个急公好义之人,因为不论发生了什么社会事件,他都会像牛头梗一样冲出来大声谴责。要不是我有备注好友的习惯,我几乎真的以为他就是一个好人。

 

就在前天,我看他又在谴责疫苗了。于是私信他:最近p2p爆了挺多,有什么内幕或者八卦吗?

 

过了一会儿没动静,我又发:是不是不方便?

 

结果发现,他已经把我拉黑了。

 

其实我并不想去埋汰他,只是想了解一下那个并不熟悉的领域。虽然问得确实直接,但我原以为妓女被摸一把没啥,可他竟然红色脸躲进了闺房,仿佛关上门的那一刻,就又纯情起来,腿都并得更拢了。

 

真是没想到,他还挺羞涩。

 

 

跨界正义的人士就像一边骂着邻居熊孩子在炕上拉屎,一边包庇着儿子在暖壶里撒尿。这不是没那能力还当爹上瘾吗?

 

社会真是进步了,原来都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现在都变成:只见着邻居屋顶长草,没发现自家痰盂没刷。但其实并不是“没发现自家痰盂没刷”,他们不仅知道痰盂没刷,还知道马桶也没刷,还知道自己没洗澡,还知道香港脚的脚丫子里的死皮一个月没搓了……不作声因为没勇气作声,不作声因为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不作声因为正在庆幸,都趴在神佛面前还愿:幸好这次不是我。

 

我当然不是说因为自己不完美就不能去谴责了。恰恰因为大家都还有不完美,才更需要大家的谴责,彼此监督,彼此促进。

 

小学时有回我举手报告我的同桌上课讲话。老师看了我一眼:你先管好自己!

 

于是从那天起我就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不这样,骂人的时候经常会在自己的骂人的句子里看到自己。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

跨界正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