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雁林许知远罗振宇马东 |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
一
最近看到许知远以一种自爆的状态来表演他的中年危机时,我是唏嘘而且尴尬的。看到弹幕、推送文章和下头的评论,有如看到了自己努力逃避成为的那个恐怖中年人。此情此景,就好像1988年看到在汉城奥运会上一次一次从器械上掉下来的李宁;1994年不再神奇的马拉多纳;2012年只能挪到终点的刘翔……
很多牛逼货都是在一次事故或不断出丑中退出历史舞台。就像周日看了一部30禁的儿童片《赛车总动员3》,当闪电麦昆被黑风暴杰克逊一次一次超越后出来的那句台词“什么时候该退役,晚辈会告诉你。”
只是这次告诉许知远已经不合时宜的并非晚辈,而是他的同辈——那些没有他读的书多,却活得比他通透、明白、睿智和豁达的同龄人,在有意无意间衬托出许知远这个中年知识分子的猥琐和苍白。
一阵风评之后,许知远的双下巴更双了。
二
许知远在他的节目里所表现出来的清高、俾睨和自以为是,让很多人看了又好气又好笑。大约与他不屑于看papi酱、《奇葩说》有关,他完全不知道现在这个时代对于“知识分子”的评价已经低到了何种程度,不然不会如此忘我的去演出这么一个角色。
现在如果有人介绍说,“他是个知识分子”,大抵就是在说这个人颜值上是恶心的,行为上是猥琐的,年龄上是中年人的。任何美好都与他无缘,“老九”肯定是排不上,“臭”却是笃定的。
而许知远却义无反顾全情投入的演着,也许他想努力证明只是曾经的荣光依旧,但这恰如一个已经过气的武师在街头卖艺——
脚下踩着石锁,口中称道:想当年,老子横推八马倒,倒掖九牛回。拳打地月双球,脚踢火木两星……
下头哄道:好汉不提当年勇,您倒是露两手啊,把石锁给举起来……
不举!
举啊!
就不举!……
您都不举了,还出来干啥?!
许知远采访罗振宇时说,自己就是首挽歌。罗振宇说:没时间欣赏。观众也不瞎,都没时间欣赏一个中年人的茫然失措和自怜自艾,于是砖头、番茄、臭鸡蛋倾盆而下。
三
作为一个和许知远同年的人,对于他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茫然失措和自怜自艾是深有感触的——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得上次看许知远采访时什么时候?但年过40,他又回到2002年3月,首次出国,目的地是美国。一个月里,他从东海岸转到西海岸,采访了20个人时的状态。与我忽然拿起笔疯狂写作类似,这大概是他在中年困惑的思考后得出的那个结论——既然当初做的那些能给我带来一切好事,那就再来一遍吧。
但遗憾的是,时光过去不少,他却长进不多。当他在节目里表现深邃时,观众只看见到了幼稚;当他打算接一接地气,表现机智和幽默时,却只让人见识了猥琐。
上午有人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失去许老师,你反而会开始怀念他,一个‘总是想太多’的人。”
我说:他才没有想太多,是读书太多,完全没想。
这似乎是许知远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读书很多,学养不差,但看他写的东西就像是一篇名人名言集锦,充斥了各种伟大的名词和先贤的句子,倒是极少见到他的思考,甚至连思考过程都很罕见。
不禁想起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可能也就是许知远甚至很多人中年危机的根源——拥有了足够多的知识,却始终没有把它们变成见识。当所有书中所见都无法兑现成实实在在的生活时,首先不是怀疑书、也不怀疑自己,而是怀疑时代。
于是,许知远会问出“那你觉得,年轻一代,他们进化得怎么样呢”这样的问题。言语中的自得和挑剔双下巴已经掩藏不住,还需要一个松弛的肚子才行。所以活得比他明白得多的罗振宇要怼回去“这个问题,是个老家伙的问题”。
只有老家伙才喜欢给人分代,喜欢给年轻人挑刺,喜欢居高临下,老气横秋,喜欢总结回顾,喜欢故作深沉……
您这么作,倒是把石锁给举起来啊?!
不举!就不举!!
是为中年人。
四
许知远是很多中年人的典型缩影,自视颇高又为情势所迫,想我行我素又不得不随波逐流,外表强大其实内心脆弱,看着生龙活虎却早没了晨勃……内心永远在我牛逼和我傻逼之间切换。
许知远在采访的准备阶段和一群九零后对谈,九零后问他看不看《奇葩说》时,他一脸懵逼,“没看过”,青年们则一脸惊讶;而他又会掏出手机,播放马克·布莱德肖的《夜莺之歌》给这群年轻人听,于是现场变成了年轻人一脸懵逼,许知远一脸的陶醉……
这场景就像中年人们掏出一对核桃放在九零后面前,然后说这核桃如何刷,如何盘,如何包浆,什么品种……除了尴尬,只有尴尬癌……要不聊聊保温杯和枸杞?至少它还壮阳。
与时代的疏离和陌生感是中年人最大的危机来源,而许知远们应对这种危机的办法不是自己走出去,而是在同辈中寻求认同——你是不是也觉得时代有问题?你是不是也觉得活得不咋地?你是不是也觉得人生没目标?你是不是也觉得未来很迷惘?……
五
说实话,如果还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上面这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它们的性质就好像问死党——“怎么才能办了那个姑娘”一样。
可是当你已经四十岁了的时候,还在问死党——怎么才能办了那个姑娘?不觉得这样很幼稚而且无能吗?
这就是我恐惧的中年——经历越多,经验越多;阅读越多,知识越多,于是方向和选择也就越多,各种因素的叠加与排列组合之后,就像陷在了迷宫中央——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样的无力感不止是感觉到身体软了,而是连脑子带嘴巴还有笔头子都软了。
但事实上,那些活得通透、明白、睿智和豁达的中年人反而是把日子活简单了,什么理想抱负,情怀追求,到这个年纪都该是要落地的时候,后面的日子越来越少,那就该轻装前进才能走得更远,把能放下的都放下,不能放下的也先放放。罗振宇说“我要做个鼠目寸光的人”,马东说“我没有那么自恋”……都是把世事洞明,把自己参透后的返璞归真。再遇到有人起哄“你举啊,你倒是举啊……”
淡然一笑:喂……这玩意儿我刚放下……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