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影评神奇女侠王雁林 |
一
《传奇女侠》的雷人程度基本和手撕鬼子、裤裆藏雷一个级别。
作为一个动作片控,只要是打打杀杀的片子,我的包容度都很大。记得当年在报社要写《黑鹰坠落》的影评,可片子刚刚上,国内也没有引进。只能去租了一张它的盗版VCD看。回家一放才发现,这个版本不只是盗版,而且是枪版的盗版……那画质,基本和胶片曝光了的效果一样——啥也看不清,整个片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砰砰砰……砰砰……biu……嗙!……哒哒哒……嗵……哒哒哒哒……”
即使这样——看着黑黢黢的屏幕,听着没有字幕的对白,我依然写了800字影评做出好评推荐……也许是直觉,也许是玄学,也许只是我觉得,作为一部战争片,只要从头打到尾,就差不到哪去的畸形审美,反正就是第一感觉这就是个好片。
但就算我如此一个对动作片几乎没有底线——看不到画面都能给好评的人,在看了《神奇女侠》后,觉得——这破电影,别说3D Max,就算二弟Sex也救不了它了!
二
如果是中国拍了这样一部电影,各种宣传都说点映几乎满分,首映一看是这德性,估计营销公司要被扒出3米厚的黑料。
开始,我也是因为看到烂番茄99%好评率这样的营销才去看的,看完觉得被骗了,有点点沮丧,有点点失望。
国内电影发行数据造假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只是这次一个进口大片如此厚颜无耻地在各个平台刷满分也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首映之前,各平台数据竟然都是9分以上,上映一天后,就掉到了8.3分,估计再有几天,能7分就是祖坟冒烟,要不是这么刷,估计已经5分以下了。
有趣的地方并不是发行公司刷分刷数据,而是在朋友圈里很多人看完后给出的评价……怎么说呢……几乎没有好评,但也没有恶评,大多都是说些无关紧要的段子——
妈的,看完《神奇女侠》,我感觉我找到了我的内心力量:一个任性、认死理、无坚不摧又傻里傻气相信爱的姑娘。
谁穿着齐逼小短裙打神仙?
孙悟空?
错!是神奇女侠……
不过,《神奇女侠》这几身装备,做情趣内衣挺好看的……
《神奇女侠》完美演绎了如果Angelababy演《摔跤吧!爸爸》是啥效果——咔咔直接上去手撕……
大家都隐忍着不把脏字骂出口,就算这片子烂的像坨屎,那也是翔味的冰激凌。
三
如果是中国拍了这样一部电影,女主角的评价一定不会是:就算奔着盖儿·加朵的两米大长腿,《神奇女侠》就值回票价;而是——XXX小鲜花,要演技没演技、要身材没身材,胸平得像聂卫平,只会卖腿!买腿我赶早市挑俩蹄膀行不行?
其实对于中国电影,再严厉的批评都不为过,尤其对某些演员的表现来说,讲他们业余都可以算是天大的表扬,真正的评价应该是——残疾!
但是,如果对于同样稀烂的国外电影,评论风向就变得如春天般温暖,这样的双标才是中国电影劣根性的根源。
我们不能一边骂着小鲜肉小鲜花没演技,不专业,一边买着票去看长腿大白妞的没演技。要是这样,就是这届观众不行,活该没有好电影看。
前阵子写影评批评中国电影,就很多人留言说,你为什么要用人家最好的电影和我们的烂电影比,这是有失公允的。你这就是崇洋媚外……巴拉巴拉,后头骂人的话就不复述了。
我并没有回这条留言,因为在我看来,问题并不是用人家好片来比我们烂片的问题,从逻辑来说,既然比较,当然和好的比,和比自己还烂的比?脑子进开水了吧?
但问题是,如果《神奇女侠》这样国外的烂片,因为两天破2亿的票房,就此被包装成了“好片”而成为中国电影对标的对象,这才是中国电影最大的灾难。
看看张艺谋的《长城》,在中国横扫11.73亿票房后在北美上映前三天也收入4000多万美元票房,不可谓不好,但看看当时美国媒体的评价吧:
电讯报:《长城》有一件事做的绝对没错就是那堵墙,因为看这部电影就像不停地把你的头往上面撞。
娱乐周刊:看上去影片可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电子游戏。
:《长城》里混杂了蹩脚的台词和浪漫元素,演员喋喋不休地宣扬带有煽动性的价值观。
芝加哥先驱导报:一部怪兽电影,一部白人拯救者的电影,一部沉闷到令人发指的电影。
华尔街日报:电脑随机生成的怪物,让这部电影重复又让人觉得麻木,既无法触动也不能吓到或是感动到我们。
今日美国:片子无聊。痛苦得令人感到毫无启发。
我不想煽动什么,并且觉得美国媒体的评价每个字,包括标点符号都是对的。那么,我们在面对一部美国影片时,是否也能拿出同样的客观与专业呢?呃……事实上,上头那些媒体评价只要把电影名换成《神奇女侠》基本全能套用。
四
如果中国拍了这样一部电影,大抵评论会说:逻辑混乱、表演差劲、特技一块五……但因为它是DC出品,于是有些人就选择性失明了。
对于中国电影我们总会有很多怒其不争,哀其不幸,这就像中国人对待中国汽车的态度,不管心里多盼着你好,但真到要消费时,大多还是选择了进口或者合资品牌。
身边有个朋友曾经就打算支持一把国内汽车,结果买了某品牌国产车之后,还没到首保,就憋了个气门,不到两万公里,电动车窗就再也上不去了……这样的消费阴影使他在两年时间里写了数十篇骂国产品牌的稿子,这样还不解恨,只要有机会去电台电视台采访,还得现身说法,忆苦思甜。
但换成奥迪Q5后,一回在高架上下坡,车忽然就自动熄火了,全家人在车上给吓得魂飞魄散,虽然他用最快速度把奥迪换成了奔驰,但对于这次几乎要了他全家命的安全瑕疵只字不提。就算有人问起,他大抵也就说:车是好车,就是买的时候要看运气,不知道哪个有瑕疵。
记得去年《魔兽》上映后,中国成为这部电影全球最大的票仓——狂收14亿。尽管看完电影,恶评如潮,但最出名的一句评论是:
我们看的是一种情怀,就算是放120分钟PPT,我们也买票去看。
好吧……这就是中国人对于国外烂片奇怪的包容。所谓的文化自信呢?如果连起码的客观与专业都做不到,确实也不知道我们的自信该从何而来。那些老跪着的人是怎么想的?“神奇女侠”的裙子太短,你们打算从这个角度看出点啥吗?
最后说一句:但如果《魔兽》算是个120分钟PPT的话,那《神奇女侠》顶多也就是部120分钟的TPP,等中央六吧,你绝对不会错过什么。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新老王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