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12--有幸在弗吉尼亚大学求学

(2012-10-26 20:05:02)

http://s10/mw690/5950cbcdtccf54ddbbe69&690

“从”
12--有幸在弗吉尼亚大学求学

永涛于1984年秋至1986年春在弗吉尼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历史系攻读硕士。能够在弗吉尼亚大学攻读美国史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弗吉尼亚大学的人文科学很强,这个大学本身就是历史。

弗吉尼亚大学由“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亲手创建,是美国唯一的由总统创办的大学。该校于1819年成立,1825年正式招生上课。弗吉尼亚大学在公立大学的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被称为南方的“常春藤“。当杰弗逊担任副总统时他已经开始筹划在弗吉尼亚州建立一所公立的综合性大学,按照他的理念,大学的规模应该是非常广泛和自由的, “be a temptation to the youth of other States to come and drink of the cup of knowledge and fraternize with us.” 为了实现他的教育理想,他亲自参与购买土地、亲自设计校园。弗吉尼亚大学的校园建筑体现了古罗马风格,这是因为杰弗逊总统非常推崇古罗马的民主思想。校园里的标志性的圆顶建筑物Rotunda是杰弗逊依照罗马万神殿Pantheon设计的,高度和宽度是雄伟的万神殿的一半。Rotunda坐北朝南,前面是一片开阔整齐的长方形草坪,对面是Madison Hall,草坪的两侧是由十座阁楼Pavilions和一层的单间学生宿舍组成的建筑群。Pavilions的建筑风格各异,但都带有一座花园,种植着各种花卉,花园与花园由波浪式的蛇形墙分割。由于它的独特建筑风格,弗吉尼亚大学是唯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的美国大学,美国其他两个世界遗产是纽约自由女神和费城的独立大厦。圆顶建筑物前有一片草坪的建筑风格已经成为经典,被美国一些其他大学模仿,就连中国的清华大学的大礼堂的建筑也效仿了这一模式。弗吉尼亚大学校园的美丽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春天的弗吉尼亚大学校园万紫千红,青青的草坪生机盎然,花园里鲜花怒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大的玉兰树以及当时北京不多见的各色郁金香。美国南方各地的玉兰花树木高大,花朵繁茂,盛开的粉色花枝一直垂到翠绿的草茵上。秋季的弗吉尼亚大学呈现另一种美:树叶有红有黄,依然色彩斑斓。冬季的白雪使校园变成童话世界,纯洁静谧。弗吉尼亚大学校园真是美轮美奂。

http://s11/mw690/5950cbcdtccf5502bdeaa&690                                         弗吉尼亚大学的圆形建筑Rotunda

http://s8/mw690/5950cbcdtccf554e93c17&690                                         Rotunda前的草坪与两侧建筑

http://s6/mw690/5950cbcdtccf558984805&690                                                          蛇形墙

http://s14/mw690/5950cbcdtccf55c454f2d&690                                               弗吉尼亚大学的秋天

          在设课方面杰弗逊主张大学与教会分离,一反传统大学重神学教育的传统,在他的指导下,弗吉尼亚大学在美国大学首次开设了天文学、建筑学、植物学、哲学、政治科学等多种人文与自然科学课程。除了杰弗逊总统,在弗吉尼亚大学居住过并担任职务的还有第四任
Madison总统以及第五任Monroe总统。杰弗逊对他创建的弗吉尼亚大学颇为骄傲,在离大学不远的故居Monticello,他给自己写下的墓志铭上说,”此处安息的是《独立宣言》和《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案》的作者以及弗吉尼亚大学之父“,只字未提他曾任美国总统。对于杰弗逊来说,创建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功绩胜过担任一届总统。

弗吉尼亚大学不断发展,现有在校生一万八千多名,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原有建筑保留完好,以此为中心不断向外扩展,共有13个图书馆,建立了很多教学楼、宿舍楼、体育馆等各种设施。熟读美国历史的永涛对杰弗逊的许多思想和理念是十分欣赏的,能在他亲手创办的大学攻读美国史学位对他来说是十分荣幸的。这一年半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高潮。但争取到这个黄金机会并非一帆风顺。

重读19851月我离开弗吉尼亚直到19862月初永涛回国之间他给我的几十封家书,我最深的印象是他这个硕士学位的获得实在不易。这一年中他遇到了许多的拦路虎,都得自己逐个解决。读学位是他的梦想,但要实现理想,他必须做到两件事情:一是获得工作单位的批准延长在美时间,因为他出来时系里只批了一年。永涛计划一年半完成一般学生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学分,必须获准延长半年;第二,他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才能获得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的批准,将他的探亲签证改为学生签证,这个手续是一定要办的,否则移民局会找上门来。移民局的厉害是众所周知的。我拿到的富布莱特资助虽然优厚,但只提供十个月。由于我第一次出国已经40多岁了,觉得机会难得,便向工作单位申请并获准延长了半年,加上赞助永涛来美的费用,剩下的钱绝对交不起学费。他必须找到足够的资助。

         首先在延长问题上,永涛遇到了麻烦:系里不同意他延长,或者说根本不同意他读学位。系领导的意见是,到了这把年纪读硕士没有意义,不如早点回校走教书、著书立说之路,再说,英语系是缺编单位,人手紧张,如果哪位教师出国逾期不归其他老师会抱怨的。系领导的考虑与顾虑不无道理。但是,永涛认为,他通过读书、考试、写term papers and book  reviews等,收获很大,得到了教授们的更多关注。这样学下来更具专业性,从长远看对教学是有益处的,半年的损失今后完全可以加倍偿还。永涛是个好学的人,他这次下定决心抓住攻读学位的机会不放弃。我非常理解永涛,我深知攻读美国历史学位是他的梦想,我决定倾力协助他圆这个梦。于是,我对系领导提出由我来承当朱永涛的工作量。当时我担任三年级精读课,已经满工作量,但为替永涛上课,我又教了写作等其他课程。这样,系领导再也没有理由命令他回校了。

         第二关是经费,这方面我完全无能为力,只有靠永涛自己的奔走和运气了。当时弗吉尼亚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加起来不过三十多人,大家互相帮助关系融洽。其中学语言学的李乐宜给教中文的美国教授Prof. Roy当教学助理teaching assistant,她即将毕业,可以留出一个TA的空缺。她向这位美国教授大力推荐永涛接她的职位。同时,由于永涛已经上了一个学期的历史课,他的教授们很看重他、鼓励他拿下学位。他们也找Prof. Roy谈话,力挺永涛做他的助手。哪里想到,这个空名额已经有六个人申请,都是台湾留学生。Prof. Roy在台湾学的汉语,自然对台湾有感情,倾向聘请台湾的TA。每次找罗先生,他总是敷衍说,“考虑考虑。”永涛在信中无可奈何地说,“如果到了期末还没有资助,我只好暑假里打道回府了。”最终,罗先生架不住李乐宜和历史系教授们轮番找他谈话,终于把这个名额给了永涛。但TA的资金仍不够,历史系主任亲自出马想方设法帮助永涛找资助。美国大学里除了极少数的全额奖学金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小额奖学金。系主任最终找到了足够的资助。没想到节外生枝。原来永涛第一学期拿的不是学生签证,没有交学费和注册学生,虽然上了课并完成了论文等要求,但没有学分,系领导曾保证,一旦他转了身份,以前的学分可以申请补回。但这个申请却被负责此事的人否决了。在19851122日,即离回国还只有两个月时写的信里,永涛一筹莫展地告诉我,“学分问题还没有着落,除非补交两千美元的学费,否则学位就拿不到了。”他自己的意见是拿不到就算了,反正知识已经学到手,有没有学位是次要的。我深知他为这个学位付出了很多,连忙从魏公村赶到西单电报大楼,给他打了长途电话,鼓励他不要放弃。后来经过教授们的周旋,这个学位终于取得了。永涛没有来得及参加5月份的毕业典礼,寒假里提前回国教书。当他后来收到学校寄来的设计精美的学位证书时,他真是感慨万分。我开玩笑说,“这可是件有价值的文物,等你有了像样的书房,我一定镶起来挂在墙上。”

         以上说的是外在的、客观上的困难,读美国史硕士的另外一方面的困难是自己主观上的。永涛在四十五岁时读学位是有相当难度的。他选的是美国史,教室里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大多是白人,黑人很少,没有华裔,他是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永涛说,如果仅仅为了获得学位,他完全可以选择中国史或比较历史,但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回国后的教学与科研,他必须选择对中国留学生毫无优势的美国史。他的同学在小学、中学、大学本科就大量接受了本国历史的教育,和他们相比,永涛自然处于劣势。为了顺利完成学业,永涛别无他路,只有加倍努力,奋发图强。弗吉尼亚大学的历史系的教授们都很严格,上他们的课必须格外认真。永涛选的一门701的课,一周两次讨论课,每次上课需要读2-3本书,平均每天400页,期末的论文长度要求30页,中间还要写两篇15-20页的短论文。还有一门Civil Rights Movement的课,教授要求学生写论文时不能依靠二手资料,而第一手资料都在图书馆的微缩胶卷microfilms上。永涛学会了通过microfilms收集资料,做研究卡片。他的教授既严格又热情,给了他很多具体的帮助。永涛觉得,在这些教授的指导下他学会了如何真正做学问。再苦再累也值得。功课是繁忙的,必读的书堆成山,写完一篇论文又是一篇论文,期末的考试尤其严格,试卷有几十道题,一考就是三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要给Roy先生当助手,兼汉语课。有时,他感到力不从心,但想到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再艰难也要坚持到底。

         弗吉尼亚大学位于弗吉尼亚州的Charlottesville,这是一个历史韵味十足的大学城。永涛租住在历史系教授John Israel家,离学校步行30分钟。Prof. Israel 是我一到弗吉尼亚大学就认识的教授之一。他是中国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其专业是中国现代史。当我们认识时,他正在忙于一个长期的写作项目,通过采访中国大陆、台湾以及在美国的西南联大人,写一部西南联大史。他当时的夫人Mary是第二代华裔,两个人均毕业于哈佛大学中文专业。永涛住在他家的一个独立套间,有自己的卫生间和厨房,十分舒适方便。John and Mary经常去中国,他们一离开便放心地把家交给永涛管理,把银行存折交给他,收房租,为他们交水电费,管理花园里种植的草莓,等等。永涛说,管理一座大房子也不简单,这也是一种经历。每天早上,永涛背着双肩背,耳机里听着音乐,迈着大步朝校园走去,开始一天的学生生活。他感觉自己和美国学生一样年轻、朝气勃勃。除了上课,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图书馆或电脑中心里度过。每天忙到夜里一、二点才睡觉。周末或节日里,常有教授或其他美国朋友请他到家里做客。有时,永涛和中国留学生开车一起购买一周的食品,为了节约时间,永涛一次就买好几磅肉,做够一周吃的。周末大部分时间还是用来读书写论文了。总之,他的生活很充实,既忙碌又多彩,有滋有味。后来John把汽车也交给永涛使用。在其他中国留学生的帮助下,永涛学会了开车,拿到了驾照。他的行动更加自由了。

         198510月底到11月初,永涛得到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参加了在圣地亚哥召开的美国学研究国际年会。在会上见到了该领域的专家学者。赞助单位不仅负责永涛的机票和住宿费,并且资助他参观几所大学,了解这些大学的美国学设课情况。他印象最好的是University of Kansas at Lawrence,在那里他有幸受到副校长的盛情宴请,与该校的美国学教授们深入友好的交谈,建立了校际交流。

        http://s8/mw690/5950cbcdt7ae5571f5197&690                                                              在圣地亚哥开会

       永涛边学习边规划回校开课的事。他在一封信中告诉我,他计划给研究生开一门讨论课
Colloquium, 挑选了美国史28个专题,每个题目有若干推荐书,并且收集了一些评论文章,介绍围绕这些专题的不同学术派别和观点。回校后他果然开了这门课,十分受研究生的欢迎。

       硕士学位拿到后,历史系的教授主张他继续读博,他们答应为他筹集读博的奖学金。他的华人朋友们也力劝他留下来读博,并借此机会把家人接来。大好的机会摆在永涛面前,但这次他却放弃了,因为读博需要三年以上,而北外英语系绝不会同意他延长这么多时间,他自己也不忍心让我继续为他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况且他迫切地想把学到的一切用于教学中。永涛归心似箭。历史系的主任和教授们对他说,欢迎他以后随时回来读博。在此之后,永涛虽然又有两次访问美国,但始终没有机会去攻读博士。对此,永涛并不遗憾,他能够在弗吉尼亚大学的名师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美国史以及历史学研究方法已经心满意足了。这段时间的深造为他日后继续研究美国史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