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苍狼:直到天涯海角

(2006-03-28 10:50:30)
苍狼:直到天涯海角
 
书名:苍狼
作者:[日]井上靖
出版者: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2年2月
可读指数:苍狼:直到天涯海角
 
 
  在成吉思汗逝世13年后的1240年,一位蒙古贵族秘密写作了一本书,后被称作《蒙古秘史》,这本蒙古族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籍,成为揭秘成吉思汗广阔一生的主要文字载体。几十年后,蒙古统治之下的波斯史学家志费尼以及他的接班人拉施特分别组织撰写了《世界征服者史》、《史集》,也成为有关成吉思汗征服霸业不可多得的信史资料。但相较而言,《蒙古秘史》无疑将成吉思汗从微末到强大的全过程,作了最详细的披露,它最像成吉思汗的个人传记。
  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想必是主要在借鉴《秘史》资料的基础上,组织了一本较详细而富有文学味的传记《成吉思汗》(法文原名可能为《马背皇帝》,写于1944年,参见《野蛮人成吉思汗的快乐》一文)。这本书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成吉思汗的个人形象,它的缺点,我认为是它着重于探讨成吉思汗的个性和内心,以及事件本身,对蒙古军的战略描述甚少。当然,我们不能对一部诞生于60多年前的作品有过高的要求,而2003年,美国人杰克·威泽弗德,作为一位人类学家,缺乏一位历史学者那样的条条框框,站在更广阔的视角,以更加现代的眼光,汪洋恣肆,写作出了一本极具现代视野而且可读性极强的书籍《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当然,作为一本描述整个蒙古帝国征服及统治过程并关注蒙古帝国主体灭亡后仍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的作品,有关成吉思汗的内容只占了全书一半不到的篇幅,成吉思汗的个人经历及征服事业描述得相对简单,成吉思汗更像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着强大威力与无往不胜的符号,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作者极力将成吉思汗的征服霸业与今日世界建立起联系,认为它奠定了今日世界格局之雏形,这虽然是当今西方对成吉思汗的一种主流意见,但作者有过份美化和夸大之嫌,而且对史料的分析略微显得随意、主观。这本书在充分利用《秘史》材料的基础上,又以现代人的眼光,质疑《秘史》的某些内容,并分析哪些内容属于夸大,哪些内容属于蒙古人的宣传。这种不迷信史书的精神令人佩服。尽管他分析得不一定就全是对的。这位知道如何挑起读者胃口的美国作者无疑可以使读者充分领略蒙古帝国及其创建者成吉思汗的巨大魅力,这是一本能够实现畅销的历史通俗读物,而缺位的则是成吉思汗个人的丰富形象。(参见《缔造全球化世界第一人》一文)
  日本作家井上靖的小说《苍狼》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以上书籍的缺陷。对于一个著名历史人物,当我们无法掌握他所有的经历,尤其是他的个性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谜和猜想的时候,小说是一种讨巧的方式。小说通过想象来创造,以弥补现实材料的不足,它又可以很好地将现实材料吸纳进来,作为其虚构建筑里的真实填充物以及有机组成部分。当然,对于成吉思汗这么一个伟大传奇人物,如果没有伟大的想象力来创造他的若干个性和经历,那么作者也将是自取其辱。(我初步断定,蒙古女作者、成吉思汗后裔包丽英的《我的祖先成吉思汗》属于此例。此书今年1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本小说中译本17万字。出版于1987年2月(那一年的9月,我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接受摆脱蒙昧状态的启蒙教育)。井上靖对于国内读者应该并不陌生。我看过由他的历史小说改编的电影《敦煌》,里面再现了西夏王国缔造者李元昊的形象,的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苍狼:直到天涯海角》,现在日本正进入拍摄状态,导演是角川春树,他以日本战国时期武将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争霸为题材拍摄的电影《天与地》,也给我留下了较深印象,电影中优美得如同禅境一般的樱花、风光,纯净得如同禅一般的人物内心,使这部战争片显得很独特。扮演成吉思汗的是日本男演员浅野忠信。这应该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电影。
  电影标题中的“直到天涯海角”这一提法,在原书中出现于成吉思汗手下大将哲别和速不台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苏丹这个情节处,应该说,这个情节的确是成吉思汗一生的征服事业中最光辉的顶点。哲别、速不台在将摩诃末逼迫到一座孤岛上逝世以后,又带着2万蒙古军,进入广大的俄罗斯土地,进入欧洲,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攻克几十座城市,打败了几支数万人的欧洲重甲兵团,实现了由中亚长途奔袭8000余公里入侵欧洲的壮举。这次试探性入侵欧洲也为8年后及20年后蒙古军两次大规模入侵欧洲打下了基础。
  《苍狼》这本小说对成吉思汗的征服事业的描写有些浮光掠影的感觉,作者似乎无意于抒写入侵的那种霸气和杀气,他并未将想象力很好地用于展示蒙古人的征服行为上。而是着力刻画成吉思汗的内心轨迹:他因何成为一代征服者。熟悉蒙古历史的人知道,成吉思汗的妻子孛儿帖被篾儿乞部人抢走长达近1年,后来成吉思汗重新夺回妻子后,妻子怀孕并生下长子术赤。术赤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这个事情困扰伟大征服者的一生。《苍狼》很好地将这一情节整合进书中。术赤为了证明自己血管里流的是蒙古人的血,证明自己是苍狼的后代而异常英勇,但与乃父的隔阂始终未除,术赤最终将自己与乃父隔离起来,并且英年早逝于自己的封地上。这一真实事件被作者置于虚构的一个更大的前提下,因而显得倍加有力:作者大胆想象成吉思汗本人也有非蒙古人血统之嫌,因为他的母亲诃额仑也是被其父也速该从篾儿乞人那里抢来,篾儿乞新郎迎接自己的新婚妻子回自己的部落,在半道上被也速该看中并劫持而来。史书上并未就成吉思汗的身份问题进行质疑,这有可能是为尊者讳,也有可能是,诃额仑从被也速该抢得,到她生下长子铁木真,中间间隔不止一年,足以断定他是也速该之子。而在井上靖的虚构作品里,成吉思汗则没有脱离他是篾儿乞人后代的可能性,他从小就听着蒙古人的苍狼传说及英雄祖先的故事长大,他无法忍受自己不是蒙古人的后代这一可能,为了证明自己的血统,他变得像狼一样具有征服的欲望,霸占的野心,并且冷酷无比。他从自己的母亲顺从于被抢劫的命运并且为蒙古人生儿育女的事实中(当然还有妻子孛儿帖被抢劫并且术赤有可能是孛儿帖为劫掠者生下的儿子这一事实),得出了对女人的态度:他认为女人是软弱而不忠贞的动物,她们可以服侍任何得到她们的人并且成为其生儿育女的工具,因此,只有在对女人实行霸占的那一刻,女人的温柔和爱意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从他霸占众多的被俘女人而鲜有遭受反抗的事实中,他更坚定了这一认识。所以,当一个叫做忽兰的女人表现出顽强的自我意志和反抗态度时,这个女人便也成为成吉思汗一生的至爱。
  成吉思汗对待术赤的态度是矛盾的,既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希望他表现得像狼一样,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又对其可能并非自己亲生而感到郁郁难平。这种悲剧伴随这对父子的一生。术赤的确表现得如同乃父,具有十足的狼性,是乃父实现征服霸业的得力助手,但终未摆脱乃父的猜忌与谰言的中伤,客死异地,这一真实的情节,在作者虚构的框架下,更加显示悲剧的力量,为这部虚构作品增添魅力。
  在作品的虚构中,忽兰的人生意义也并不在于贪享奢华和富贵,而是永远作为成吉思汗最心爱的女人伴随其征服四方。并且在其生命的最后(那时成吉思汗成功征服了中亚大国花剌子模),鼓动成吉思汗出征印度。她最终死于出征印度的途中,并且按自己遗愿被葬于冰河之下。这个女人,以其坚强的意志,独特的人格而赢得成吉思汗最深的爱,并且作为一个伟大征服者的鼓动者和动力之源的方式,来实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成吉思汗,术赤,忽兰,三个极具意志力因而显示出非凡生命力的形象,是这部虚构作品的三大亮点。
  作为历史小说,本书几乎所有的情节、包括成吉思汗一生所经历的事件,都符合历史真实。有的只是稍微进行了细小的调整以更符合小说的场景。更多情节则完全可作为历史故事来阅读。而在这些历史真实故事之中,作者以自己的想象力,来弥补了历史残像中间的缺痕,或者以想象来赋予历史事实以某种神韵。比如成吉思汗的征服动力,它有可能只是作者的想象,也有可能刚好就是已经被淹没的历史。
  我还没有阅读《蒙古秘史》,但已经感觉到,这本虚构作品,与其它一些历史、传记作品一样,大量借鉴《秘史》到了可称为复制的地步。比如这部小说的情节,乃至若干语言,与我所阅读的格鲁塞的传记《成吉思汗》,有惊人的雷同之处。按照现在某些时髦的观点,井上靖涉嫌抄袭。
  顺便说一句,《苍狼》这本小册子是我花3元钱从中国书店的旧书架上购得的。这本近20年前出版的小册子,保持得完好无损,我怀着一丝侥幸心理去那家书店寻找有关成吉思汗的若干本知名书籍,结果在塞得满满的旧书架上,一个簿簿的书脊上“[日]井上靖 苍狼”几个字,如电光石火般进入我的视线。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哈哈。它才3元钱。它好像在等待着我来找到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