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是好生意

(2006-02-11 10:30:26)
文化是好生意
 
书名:文化是好生意
作者:[马来西亚]冯久玲
出版者: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03年3月
可读指数:文化是好生意
 
  这本《文化是好生意》由亚洲大趋势研究所创办人、马来西亚人冯久玲女士撰写。书名吸引了我。全书内容涉及面甚广,由设计创新到电影营销,由林怀民的舞蹈到景德镇的瓷器,由上海新天地的街道景观到丽江风景区的营销定位,由主题餐馆到博物馆,由星巴克到中医……全书主题是关于文化这门生意,但笔力较散,蜻蜓点水,肤浅而不深入,比如对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如何借助大胆营销成为美国历史上票房最高的外语片,并没有完整而深入的解析,而只是提供了一些零散的、只言片语式的解读,显然作者涉猎广博但缺乏专精功夫。
  作者作为一个稍具商业意识的文化学者,既提醒企业家应该重视文化生意,又指出政府部门在文化产业方面有哪些建设盲区,面面俱到,又一次使本书大而化之而未能提供深入的精辟论述。
  至于本书中作者以欣赏的眼光所剖析到的一些文化生意案例,大多也太小,太零散。看起来文化是好生意,但似乎只是个人创业者小打小闹的领域,而产生不了什么大产业、大型企业霸主。这可能是由于作者认为亚洲的文化产业相对落后,尚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企业。不过,如果作者的眼光不只是关注在一些产品的层面上,而是进一步深入到产品背后的公司、个人的话,她的关注视角将深刻许多。比如《卧虎藏龙》的制作与营销,她忘了背后有一个重要人物:该片的制片人、著名华裔电影投资商兼院线拥有者江志强,如果能深入剖析一下江志强的电影营销,此书会深入得多;再比如上海新天地由香港房地产商罗康瑞打造,如果她再深入探究罗康瑞的文化地产理念,以及它所产生的效应,另外再关注一下亚洲还有哪些房地产商有着类似的理念与作为,并取得了哪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书会深入不少。在电影方面,老一代的亚洲电影巨头企业有好几家,比如邵逸夫的电影王国,如果能够谈一下21世纪随着娱乐体验时代的到来,新的娱乐大亨可以从旧式的影视产业巨子邵逸夫那里学到些什么的话,此书会深入不少。
  总之,这本书还是太停留于表面。它本来有可能打造成为一本真正深具启发性的阐述文化产业前景的著作。但现在只不过是一本“抛砖引玉”之作。只能提供有限的启示。
  有几个观点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作者谈到,作为信息时代的巨头,微软和IBM长期逗留在财富排行榜的顶端,而到了21世纪的某个时点,世界财富500强排行榜上将出现以销售感觉和故事的公司居多。这些公司以心、以情感吸引人,而不是以脑、理性作为主导。——这个观点也许有些武断,但如果世界的发展是以越来越尊重人性需求为基础,而人类对物质的满足达到一定的饱和度,更加看重精神的满足时,这个观点是有生命力的。
  作者还谈到,文化产业具有巨大前景,因为它越来越与中产阶级的需求靠近。不像过去,一些高级文化享受只是精英和贵族的专利。中产阶级成为文化产业需求的生力军。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中产阶级数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庞大。他们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这一点已是当下不争的事实。
  作者还预言,驱动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是文化。在全球越来越一体化的今天,一件好的文化产品可以跨越地区界限和语言障碍,被全球各个地方的消费者所接受。所以一件好的文化产品具有在全球实现销售收入的可能。但同时,在全球一体化下,消费者对文化的地区特色和本土原创性的要求也正在加强。好莱坞的电影在韩国、日本等市场,越来越敌不过本土生产的电影。(我也可补充一点:在俄罗斯,本土电影势头也正在盖过进口电影。)由此作者提出打造“亚洲风尚”的观点。——对此我深表认同。一个真正持久强大的国家,必须具有本土的强大价值观念和文化,以让自己的人民拥有精神的归宿感和自信。
  文化上的东方元素的崛起,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5000年的中国文明,肯定能重新发现符合现代人精神需求的一套东西,加入到流行文化当中来,重塑现代人的精神和人格。
  工业化生产的好莱坞电影已经越来越令人失望,好莱坞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们开始将目光对准东方,在东方寻找题材,寻找原创力量和“异质因素”(比如《艺伎回忆录》、《最后的武士》、《卧虎藏龙》、《花木兰》、甚至据说由好莱坞投资筹拍中的《赤壁》、《成吉思汗》等),或者对中国的电影项目制作进行直接投资(《功夫》、《英雄》、《天地英雄》等)。
  在我的视野里,韩国电影越来越比好莱坞电影更有趣。而一些小制作的电影也往往比大投资、大制作、大场面的电影精彩。
  中国5000年的文明文化资源终将会在21世纪的娱乐体验时代,为中国本土的文化产业带来春天。即使现阶段有不少题材被外国人捷足先登,但对本土文化拥有原创阐释力和演绎力的还是本土的产业人士。本土的产业人士迟早会觉醒,并对之加以好好开掘的。洛克菲勒凭借地下的石油成为20世纪美国的第一个10亿富豪,谁说没有一种可能:某个中国的商人在21世纪的某一天,凭借中国5000年的文化石油,成为21世纪中国的第一个1000亿富豪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