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石库门文化创意产业大杂院田子坊上海文化旅游旅游文化街区 |
分类: 文化旅游 |
田子坊谈不上多长的历史,不过它的历史应该分成两个阶段。田子坊位于上海打浦桥地区的泰康路210弄,这个地区是过去上海的石库门住宅区,本来不叫田子坊;一九三○年代住在这里的有医生、画家、高级海员、洋行职员……等等,大约等于今天的高级白领,应该是个不错的住宅区。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之后,田子坊的石库门建筑全部收归国有,再由各单位统一分配;一九七○年代又分配了一批住进来,造成今天田子坊地区嘈杂,充满生机的大杂院景观。
http://s9/middle/594deb8dt7fc54da25788&690
1998年,陈逸飞选中了泰康路210弄两个工厂800平方公尺的老厂房,租下来作为自己的工作室。2001年,为陈逸飞打点工作室的吴梅森成立公司,把老厂房全部租下来,再分租给想迁入的艺术家们;鼎盛时期这里聚集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家小型公司,从事绘画、陶艺、设计、雕刻、摄影、……等“文化创意产业”。
http://s4/middle/594deb8dt7fc50332b143&690
田子坊躲在小巷弄里
http://s15/middle/594deb8dt7fc50eca04ee&690
田子坊聚集了不少文化创意产业
http://s11/middle/594deb8dt7fc509c4002a&690
当年陈逸飞的工作室
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修饰,呈现不同的风格;陈逸飞的工作室古朴,凝重。摄影家尔冬强的工作室表现后工业革命时期的痕迹。美国陶艺家杰米开设的陶艺工作室引来无数的老外在这里学习捏陶。香港著名陶艺家郑祎开设“乐天陶艺馆”,经常举行国际陶艺界的交流。
随着210弄愈来愈热闹,艺术圈的人来了、附庸风雅的人来了、寻找新奇的游客也来了,反而是上海人一般不太知道这个地方。2004年艺术家黄永玉来这里游玩,给它取了个名字“田子坊”,从此这一块弄堂才有了这个名称。
http://s10/middle/594deb8dt7fc511f16b59&690
大杂院风格是田子坊的特色
http://s9/middle/594deb8dt7fc514548c18&690
三层楼的老房子,楼上仍然是住家
不料同一年,田子坊和莫干山路50号同时面临厂房拆迁问题,艺术家们向市政府提出应该在保留城市文化的基础上给老厂房、老住宅开拓新的发展方向,于是田子坊和莫干山路50号的老厂房同时获得保留。田子坊开始允许商铺入驻,当时部分居民出租自家住宅供商家经营艺术商品,210弄本身就出现了十几家个性商店,并且很快蔓延到了248弄。这两年田子坊快速发展,人潮所到之处,巷弄里散布着咖啡座、餐厅、酒吧的露天坐椅,俨然另一个“新天地”。
http://s13/middle/594deb8dt7fc516fe526c&690
石库门住宅开起了创意商店
http://s3/middle/594deb8dt7fc51aaa1742&690
田子坊吸引不少外籍游客
但是田子坊不同于新天地的是它的生活气息,新天地只是个披着石库门外衣的餐饮购物中心,而田子坊目前还活的,三层楼的老石库门住宅,楼下是各式各样的创意商店、小型画廊,楼上仍然是住家;巷弄边咖啡座的老外,上街蹓达的老先生,提着菜篮经过的妇女;新与旧、中国与西方、虚无飘渺与材米油盐在这里交会、碰撞,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张力。
http://s2/middle/594deb8dt7fc53d291121&690
http://s10/middle/594deb8dt7fc54014e739&690
文化创意商品是田子坊的特色
http://s6/middle/594deb8dt7fc525e26625&690
夜晚的田子坊变身为酒吧街
可惜夜晚的田子坊毫不意外的变成另一个没有特色的酒吧街!噪音、污染严重干扰当地居民的生活起居。个人认为游览田子坊最好的时间是悠闲的下午,晚上?我宁可去欣赏外滩夜景!

加载中…